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猝不及防。我们经过将近半个月的自我居家隔离,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除了关心疫情,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觉得烦闷无聊,于是开始了各种居家娱乐项目:全民亲子“套圈圈”游戏,全民“ 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全民“宅家太久确诊精神病”,全民“自己做凉皮”……大家真的是憋坏了。但是,要想打赢这场攻坚战,还得憋!但憋在家里的同时,我们要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想想我们那么执着和努力地工作,为的是什么?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又该给我们的孩子说些什么?
昨天读到了郭简老师写给她学生的一封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信的内容主要围绕信仰展开。说到信仰,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什么样的信仰,我们的孩子对信仰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这个问题可能我们得好好想想才能回答,也许还会答非所问。记得在教学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育孩子们要向周恩来总理一样,做一个爱国,为国家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人。然而,生活在衣食无忧,物质生活及易满足的我们新时代的孩子来说,这只是一个伟人的故事,一个题目,一句名言,而这背后的深意他们不处在时事,可能很难体会得到。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有多少孩子会主动学习,有多少孩子埋怨不能外出游玩,有多少孩子每天捧着手机度日,没了手机,仿佛就没了世界。这里所缺失的应该就是我们为人父为人母没有引导好的信仰吧!所以说,信仰真的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那么,我们要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信仰呢?这几天大家是不是也“眼里常含泪水”,只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想爱国是第一条。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爱自己的国自己的家才是一个有大爱的人。当国家遇到困难时,我们能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告诉孩子等他们长大后,要懂得回馈社会,回馈国家。可能我们的孩子不会成为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也不会成为出色的民营企业家,为国出力出钱,但作为普通的一分子,我们可以向那位捐1.8万只口罩的小伙儿(这些口罩是公司发不出工资抵给他工资),他不是有钱人,但他骨子里的信仰告诉我们,他很富有;可以向那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护我们周全的一线工作者,站好自己的岗,负好自己的责。
第二条是诚实守信,有担当。做这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未来社会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最起码处世之道。作为大人,我们可能都会认为太诚实了反而会变成人们眼中的傻子,但有些事情是需要诚实的。诸如做个公益活动,先拍照;出去旅个游,先拍照,老师要个资料,平时不爱干活的孩子,摆出正在忙碌的样子,拍个照……这样的点点还有很多,拍了照就等同于完成了,我们有时候太过于形式化了,在这些潜移默化中我们传递给孩子们的又什么呢?疫情当前,有部分人按捺不住,发起了国难财,这又会给你的孩子传递些什么信息呢?当早期怀疑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疫情时,李文亮等几名医生却被以“散布谣言”而训诫时,敢说真话是多么沉甸甸责任啊!可惜的是,李大夫已看不到战“疫”胜利的日子了。诚实,可能我们不好做到至善至美,但我们要告诉孩子,诚实是为人之本!立国之本!
第三条不拜金。这个社会没有钱似乎是寸步难行,但是我们要告诉孩子钱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个生活工具。这几天看到好多人抱怨工作不了,赚不到钱很难过,其实和因病毒感染而失去生命的病人,和超负荷奋战在死亡线上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幸运很多,我们每天日晒三竿起,饭足刷抖音,难得有这样的悠闲,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们要告诉孩子,在自己不是很富裕的时候,努力工作赚钱,但不能把赚钱当成是全部,学会歇一歇,陪陪自己的家人,让自己休息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最重要;在自己有一定能力时,不能吝啬,帮助一些可以帮助的人,支持一些可以支持的事,这才是赚钱的最高修养。
信仰是无形的,但无信仰是不行的。我们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利用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不为别人,只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好好写一封长信,告诉他们你的信仰,告诉他们你希望他们有什么样的信仰。我希望疫情过去,在未来的日子里,不再有形式主义,不再有拜金主义,有的是深刻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的爱国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