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核心技能”
“大学生应该从一年级起就去实习,接触社会。”
“大学生早一点基础社会、了解社会”,已经从成功人士、企业老总们通过媒体、讲座发出的呼唤演变成为大学生们跨进大学之门后最想做的事情了。
不少学生甚至认为社会经验比大学学业更重要,他们对实习的兴趣远高于校园学习,把实习作为大学生涯规划中的头等大事,不惜逃课去实习、打工。
然而,当学生们拿着写满实习、兼职经历的建立找工作时,依然被企业批评“技能与经验缺失”。这让学生们哭笑不得。
问题出在哪里?
关键是,缺乏“核心技能”。
这并不是只有中国大学生们才会遇到的问题,英国的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已经设立了“工作世界”(World of Work)项目,帮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核心技能的训练。
所谓“核心技能”是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我们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当你所从事的职业发生变化时,你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是你维持生计并获得成功的关键。其中包括自我管理、群体工作的协调能力、参与意识、主动性、专业性、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不论是工科毕业生,还是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律的,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拥有这些技能。
20141109-BEST-slide-E8BO-articleLarge.jpg核心技能课之写作
--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
你是不是总感觉自己写出的东西有毛病、不流畅、不通顺,但又说不出来毛病在哪儿?很多人出入职场,遇到的最不愉快的事可能就是写东西。许多人甚至还被告知:如果他们希望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就必须提高写作能力。
其实写作不仅仅是咱们中国大学生的痛处,美国大学生也有同样的麻烦。根据对120位美国大企业人事部负责人的调查,写作水平一直是高工资、高技术的标签,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与此对应的是,40%的美国公司都不得不抽出财力和人力去特别培训写作技能不足的员工,每年的培训费高达31亿美元。这个巨额开销说明了一个问题,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离及格线还差得很远。
对于一个已经完成了大学正规教育的人来说,改变写作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为写作就像是学习打字,需要大量的、重复的练习,而已经踏入职场的人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因此,他们仍然在不断接受“写得再好一点”之类的警告。所以,趁着你还在大学,不妨多动动笔,不上写作这门课。
没错,市面上有无处教你如何写作的书,但却几乎没有关于如何组织逻辑思想的书,而你的思想才是写作所要表达的内容。仅有的几本涉及这个问题的书只是泛泛地轻描淡写地谈了谈“要有逻辑性”,可是看完这些资料,你还是不知道究竟怎么区分“有逻辑性”的文章和“没有逻辑性”的文章,你不妨去看看奥巴马是怎么做的。
奥巴马曾经写过两本畅销书:“The Audacity of Hope”和“Dreams from My Father”。如果你仔细分析他过去发表过的文章,你会发现他在写作时逻辑清晰、条理清晰,而且他的文章都具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世界咨询业最牛的公司--麦肯锡内部培训员工写作能力的金钥匙,后来流传到各个领域,成为很多人练好写作的秘诀,它让无数人学会了如何写好一篇文章、报告、总结、论文和探索。
其实,你想写篇好文章就得达到三个目的--让读者有兴趣、能理解,并且记得住。如果在动笔之前你的脑子里压根没有逻辑性,那么请问:你的文章如何才能实现这三个目标呢?
用金字塔原理组织文章结构时必须注意:
首先,你的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特定的人看得,所以万万不能孤芳自赏,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而要换位思考,站在阅读者的角度来写作。
其次,文章的开头要采取讲故事式的结构,从读者已经知道或者熟悉的事物入手,制造冲突,提出疑问,引导思考,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跟着你的思路走。这就好比给小孩讲故事,我们会发现,小孩爱听的永远是他们已经听过的故事。如果是个新故事,那么开头他们准会分神。
再次,文章中任意层次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概括,这样读者才能追上你的思路,不会感到很突兀。
最后,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不再去管你的思想实际上是不是连贯的。写作的时候,你的思维过程往往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由看到的情景生出自己的感悟,最终才提炼出思想,所以在很多文章中你思维过程的逻辑关系可能并不明显,读者想要理清你到底想说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