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春蕾八幼
感悟
一、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对于物质的需要,成人很容易去满足孩子,尤其是在现在的时代,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就像马老师说的,家里的牙刷,也是一把一把的买放到家里备用,说换拿起来就可以换,这样便利会让孩子不懂得珍惜;对于精神需要,我们就容易忽略,因为孩子不成熟,有时候他用其他的物质需求或者发脾气等不良行为来表达他对爱的需要、被拥抱的需要,可是我们成人却get不到,反倒觉得孩子无理取闹。
教育就是这样,说简单也简单,就像有钢丝,虽然会担心,但我们学的内容就像手里拿的杆子,可以维持我们的平衡。
二、积极的期待:吸引力法则
如果你坚信孩子想要有建设性的工作和玩耍,那么你与他们有关的所有方式都会传达你的期望,你会影响孩子们按照你的预期行事。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我们心里的念头很重要,如果孩子去幼儿园,妈妈心里一直有个想法是我孩子太小了,适应不了,那妈妈的这种想法会通过说话的语调、行为等传递给孩子,那孩子接受到了,适应起来就会很难,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把积极的正向的给到孩子。
三、权利的需要
有时候,你对孩子要求越多,遇到的障碍就越多,孩子不穿鞋子、不吃饭,这些行为经常是一种信号:这个孩子希望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主,问题可能与饥饿或者鞋子毫无关系,而孩子也可能的确十分疲惫,这些反应表达的孩子对个人权利的需要。我们可以怎么说呢?可以让孩子做出选择:你是穿这双鞋子呢?还是那双鞋子呢?这样的方式也许会让孩子更好接受。需要注意的是,给到孩子的要是真正的选择,其次是不能强迫孩子去睡觉、吃饭或者上厕所,他们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就想起来在我们幼儿园,中午有孩子不睡觉的情况,我们都会让孩子睡,我们觉得让孩子睡觉是为了孩子好,让孩子好好休息,可是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我们发展,当孩子中午不睡觉,躺下来安静的休息也是一种休息,现在有不睡觉的情况,我们会让孩子安静的躺下来,老师讲睡前故事,或者让孩子做安静的工作,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在我们的培训下,懂得孩子,用合适的利于孩子的建构方式去培养我们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