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书院
作者:姚尚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老子说的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今天我们去了崂山,崂山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主要供奉的是老子,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子。老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间,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他写的《道德经》虽然文辞简炼,所蕴含的道理却至深至远,千百年来不知启蒙了多少人的心智。可见,老子对人们影响深远啊!
然后我们去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博物馆是我讲课,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与世界干杯像:
“与世界干杯”的主题灵感来源于第27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全球举杯共分享—青岛啤酒远销100个国家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发布会”。
然后是啤酒的制作工程: 麦芽,大米,酒花,水,酵母。
其实,青岛啤酒的历史变迁,是一个从带有殖民痕迹到完全本土化的故事。
在《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的时候,让清政府把青岛拱手让给了德国,从此开始了它漫长的殖民地生涯。后来,驻扎在这里的德国士兵想念家乡的啤酒,德皇威廉二世就派人用海轮将酿造啤酒的设备运到了青岛。1903年8月15日,英 、德商人共同出资建造了“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这也正是青岛啤酒的前身。
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的建立,满足了驻青德军和侨民们的饮酒需求。据记载,当时工厂的年产量达到了2000吨。不过如今,这家啤酒厂仅一天就能生产啤酒2000吨。 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展出,还获得了金牌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战败,日本乘机侵占了青岛。日本人只用了50万银元就买下了啤酒厂,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后来,随着日军侵华的范围不断扩大,青岛啤酒被销往东北、华北等地。
一位香港官员曾说:“外国人认识中国通常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通过孔子,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青岛啤酒。”显然,历经沧桑的百年青啤,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国文化符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