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书有用,为什么有些读书多的人混的并不好,而有些混的好的人根本不读书。
有没有可能读书和经营的相关系数其实比较低呢?如果这样的话,一个食物链上排序不怎么高的人,不好好琢磨挣钱去读什么春秋大义,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这个问题是每个读书人都得面对的,不能因为我们痴迷于读书,就不问有没有用,想明白这个问题,爱读书的人才能读得心安理得,不读书的也是理性选择。
关于这一点,万维刚和熊逸老师在得到专栏里有一场讨论。万维刚老师有三方面的考虑。
一是食物链,智识链和幸福链。
二是自由,代价和大事。
三是算法和复杂。
今天先分享第一点。
他们都同意存在一个食物链,每个人在食物链上的地位,取决于他掌握的资源。资源不一定是钱,更可以是权利,还可以是过硬的社会关系,独一无二的技术,出众的美貌,影响力,巨大的名望等等。
正如李斯说的,两种老鼠的故事,人有了资源才能有恃无恐,如果有哪个学文说这些都不重要,只追求内心纯净的精神就行,这大约不是好学问。
但是也没有哪家正统的学问,说别的都不重要,你就专门研究怎么提高自己在食物链上的排名就行,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在食物链上的排名,基本上不是你自己能决定的。通过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的《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这本书,我们知道,所谓的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几乎全是天赋和努力,也不全是关键时刻履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家庭出身很重要,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合适的行业很重要,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也很重要。
所以这条食物链的逻辑远远不是谁努力谁就能占据一个好位置,所谓'精英社会'是一个神话,那么掌握优质资源的人是不是都值得被称为'精英',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食物链排名对个人相当不可控,但是还有另外一条链可以追求,我们不妨称之为'智识链'。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智识不是一种资源,资源可以赠送,可以继承,可以一出生就有,智识不能。资源可以出售变现,智识不能直接换成钱。智识是'三观'——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人生合理的安排,知道什么东西是好东西;智识还是历史的经验和做事的手段。食物链上排名高的人可以威逼利诱食物链上排名低的人,智识链没有这么厉害的效果,但是高下之分也很明显。
还有别的练,社会复杂多元编,并非所有人都排在一条链上,一个压一个食物链和智识链之外,还有一条'幸福链'。我既不追求富贵也不追求见识,我就想看看电视,打打游戏,了解一下明星八卦,过好自己的小确幸,你再厉害又能奈我何?
所以人生大概有好几个纬度,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食物链,这一个维度上的位置,在所有维度之中,以万老师的见解,认为智识最值得追求,认为精英的定义应该看智识水平的高低。
智识比较可控,读书就是提高智识水平最简单的方法,门槛低收费少,你只要愿意下功夫就可以,当然读书也有天赋和机遇的问题,但是毕竟比食物链上的爬山容易多了,而且智识水平高的人也善于在其他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整体而言,智识水平高的人,通常在食物链上的位置也不错,当然这也是互相作用的结果,食物链上排名高的人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身居高位而一脑子浆糊的和见识卓越,而蜗居底层的都是比较罕见的特例。
那为什么有些特别厉害的学者没有去争夺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财富呢?一方面,特别大的权力和特别多的财富都是需要运气和机遇的,他想争夺也争夺不了,另一方面是代价问题。
(分享整理于万维钢《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