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陌生人可以和我说说,你为什么会活着吗?
我想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想了千百遍的。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是不看重生命的。
十七八岁二十左右的时候,似乎觉得生命是父母的,我们只是在为父母活着,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牵挂就是父母。
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是独立的,是无牵无挂的,就像一个游荡的灵魂,对未来的迷茫,让我们找不到方向,每当这时候,常会想到去死。
但是一想到抚养我们成人的父母,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我们曾经可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啊!于是就希望自己能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就为了这点希望而去努力了。
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刚生下孩子的时候,自己还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爸爸或者妈妈,对孩子也没有深厚的感情,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可以随时被自己抛弃的。
随着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感觉到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于是觉得我们必须对自己创造出的这个小生命负责任,就再不敢轻易有放弃生命的想法,生活再苦再难,都会努力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去支撑着。
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慢慢减少,我们的内心又会空虚起来,很是担心如果有一天孩子不需要我们了该怎么办?他们像鸟儿一样,张开双翅飞走了,怎么办?又开始迷茫痛苦。
这时候就需要去寻找自己,发现我们为了父母,为了孩子,却没有为了自己活着。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是一直到近40岁的时候,因为发生家庭危机,我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非常痛苦,非常迷茫,于是去看一些心理学的书,想从书中寻找答案。
还好,这些书帮了我很大的忙。我开始明白自己的痛苦,从哪里来。
我慢慢的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原生家庭。清楚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自己和伴侣的关系,和周围人的关系,心中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才明白,原来以前的自己,只是活在一片混沌里。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
活了大半辈子,才终于明白,人是需要为自己而活的。
如同杨绛所说:人生最大的风景,是自己内心的从容与淡定。
只有这时候才会发现生命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