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骑行,两点印象很深。
第一:专业骑行的人并不多。
第二,路线很好,风景真美。
我所谓的专业,并不是车手级的,而是基本的骑行配置,应该是本地的骑行文化并不高。很多都是外地游客,随便租个车,一身便装就上路了,甚至都没有头盔,租车店老板压根没这个意识,觉得骑个车而已,穿这些玩意儿干吗?多此一举。
这就很危险。
每年,环洱海出车祸的不计其数,要么就是吉普直接冲海里了,要么就是自行、,电瓶车被车撞。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路太好了,100多公里没有红绿灯,而且,人也少。
爽吧,真爽。
如果你对自己的歌声比较有自信,可以一路高歌,那种感觉,无比美妙。
如果你有文学天赋,此时此刻,也可以吟诗一首。
路好,心理容易放松警惕,就会出事。
和大志他们环洱海苍山骑行,我说的第一条就是,遵守交通规则,该靠右,绝不向左,骑行过程中,头盔决不能摘下来,推车的时候也不行。
头盔很重要吗?
非常重要,因为是保命的。
说个事情就知道,昨天参观捷安特工厂,负责接待的六六,是速降教练。我们聊到骑行,聊的最多的是安全。速降,那是会要玩命的,飙到60km/h都很正常。
他张开嘴,说,你看,我的牙。
我说,好白。
他说,门牙全部是假的,这还是在戴了全盔的情况下。
我说,受伤最重的一次是什么?
他说,下巴骨裂,胳膊骨折。
我说,有没有最惊险的一次?
他说,有,车队里来了个新手,属于过度自信的那种,第一天出门就不戴头盔。他给强行扣上,结果,中途因为一个石子而翻车,脑袋撞在一块石头上,头盔碎了,人只是擦伤,新手是真吓尿了,从此,盔不离头。
他说,说个事情你别笑话,我骑车买菜,也戴个头盔。
我说,说明你尊重生命。
他说,习惯了。
我说,就跟开车系安全带一个道理,细节决定生死。
我问,骑行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说,继续骑。
说完,他笑。问我,是不是很惊讶?
我说是,但是真理。
他说,别听网上那些鸡汤,什么享受户外的新鲜空气,找回自我之类的。只有保证安全,才能有这些。
前几天懂哥发了个朋友圈,马云坐在后排,系着安全带,他说了一句,这才是正确的。
我们快骑到南诏风情岛的时候,前面有个陡坡,说陡也不陡,我能轻松爬上去,我问其他队友,大部分都推上去了,并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我知道如何省力,什么时候变速,怎样调整重心,控制踏频。
很多人骑车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超猛,一开始就冲刺在队伍的最前面,结果,最后冲刺阶段,软了。
保存实力,才有充足的体力。
变速并不是加速。很多人以为变速就跟跑车一样,一脚油门,嗡......
其实,变速是让你如何省力,在不同的路况下,保持一样的踏频。
坡的旁边有个小树林,摄影师建议停下来拍照。
为啥选这个地方?
首先,这里是整个环线海拔最高的,可以俯视洱海,正对苍山,洱海的美景一览无余。
其次,美女多。
从树林里骑过去,果然,很多美女,还有个网红妹。
网红妹以为我们是专业车队的,跑过来要跟我们合影,大家挨个去合影。其中有一个队员,是做美容整形的,长得很帅,韩国欧巴型的。
之前我们有过调侃,是不是整过?
他说,微整,业务需要。
网红妹跟欧巴合影的时候,说了一句,哇塞,你长得好帅哇,我都不敢看你。
仿佛男神重现。
有队员就开始起哄,亲一个,亲一个……
网红妹想亲,欧巴不好意思了,没亲。
拍完照,挨个加了大家的微信。
看她朋友圈,都是旅拍,全国各地都有,豪车,玛莎拉蒂,保时捷。
我当时在想,如果大家今天穿的是羽绒服,牛仔裤呢?能要到微信吗?
估计很难。
大家普遍对神秘的东西有崇拜感,这就是姿态。
骑行,一定要有姿态。
什么姿态?
给别人一种专业的姿态。不管你骑的咋样,至少看起来是专业的。骑行服,骑行裤,头盔,骑行眼镜,骑行手套,甚至是锁鞋。
包括我去拜访名人,都是一身整齐的装备,负责接待的,还以为是专业车手,所以拜访起来,就不存在障碍。
洱海美吗?
确实美,是另外一种世界的美,海天一色。
但不如以前美。
以前的水是真清,据当地人说,捧起来就能喝。
现在有些发绿,这还是整治过的。
2015年之前,水是发臭的,气味儿熏人。
政府火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咋能这么不珍惜,这么糟蹋,彻底整治。
最遭殃的是谁?
沿海的客栈老板,30米以内百分之百拆,包括杨丽萍的(没拆,但属于停业整顿)。
之前的客栈是什么状态?
坐在房间,可以伸出去洗脚,就这么近。
强拆之后,老板们欲哭无泪,没办法,有跑路的,有跳海的……
杨丽萍厉害吧,民族舞蹈界泰斗级的人物,在大理更是神话一样的人物,因为杨丽萍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地方。
我在网上看了她《雀之灵》的视频,真美,臻于化境。就像《大话西游》一样经典,在舞蹈方面的造诣,我觉得她已经上升到了“道”。
只有得道者才可能成为大师。
之前跟一个人舞蹈教练聊过,她说,任何一个专业舞蹈院校出身的人,可以在半小时把《雀之灵》的动作全都学下来。
简单吗?
简单。
但形似神非。
即使是跳了十年《雀之灵》的舞蹈演员,也只能刚刚摸出点门道。
为什么?
因为舞蹈根本不是动作,而是修行。
从外到内,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骑车也是一样。
是一个进阶的过程。
从15--20 km/h,20--30 km/h,30--40 km/h,40—50 km/h,50 km/h以上。
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没人会一下子从20踩到40km/h,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包含,骑姿,耐力,心率等。
在骑行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啥?
风阻。
车子的因素现在已经很小了,很多车厂已经把车子的风阻降低到了极限,破风车架,隐藏式刹车等,但人的阻力却占到了83%。
平地上的骑行就是与空气战斗。当自行车的速度提高到2倍时,空气的阻力就会提高到4倍,所需付出的力量就要提高到8倍。
例如,时速35公里和时速38公里,所需付出的力量差有30%。
巡航1小时,时速在35km/h已经很厉害了吧,但如果时速提高到38km/h呢,10分钟都坚持不了。
看环法就知道。
最后冲刺阶段,车队的副手一下子就萎了。
有人说是故意让给冠军手的。
其实不是。
是没力气了。
之前的领骑过程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
要知道,处在队伍后的车手要比领骑多节约60%的体力。
这60%的体力,就是最后冲刺的士力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