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之一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之一

作者: Xh伍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4-05 11:05 被阅读0次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心事重重,怨念颇深,觉得人生诸多无奈,经常会幻想换种活法,可一说到改变,他们会长叹一声:我又能怎么办呢……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

      本书讲“阿德勒”心理学目地论,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束缚来自过去,很多人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本书中阿德勒却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

    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

      例如:和异性谈话会脸红,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焦虑,但阿德勒说:“探讨这个症状没有意义,探讨这个症状的功能——终于可以让你死宅到底了,却又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决出来。

      另外一种束缚来自人际关糸。

    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许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

      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纠结和烦恼。

      还有一种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0,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人生才真的开始。

      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通往人生的路上。

      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

      但现在却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侯,说明你己经不喜欢现在了,强调当下的意义,才是生活的真谛。

      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糸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自己。

      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

      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限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已有价值的时候,才有勇气。

      心灵鸡汤如果读多了,反而营养过胜,对身体不利。那么此书就是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自我。

      当讨论自我价值的问题,很多人感觉一直不如别人,怕自己对别人没用,似乎总是有着某种纵向规律,我要高于你,或者你高于我。

      没有一种关糸体验是“我不出众”但很平等的合作式关糸,所以,会感觉很孤独。

      在关糸中一旦失去优越体验,就会有“我没有价值的感觉”,就会有担心关糸瞬间崩塌的恐惧感产生。

      如果用“牺牲自我,讨好他人”获得价值感的病态模式,而从自身去发现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感,阻断“自卑情绪”,体会到“共同体感觉”,从良好的关系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当然,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侯,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

      原来,我们一直缺乏勇气让自己过得更好……

      这本书加深了,我对人生的理解,同时帮助我们,发现了引藏在记忆深处又一直影响着我的“自卑”,让我抗拒改变的“借口”无所遁形。

      文章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  我们的不幸是谁                            的错

      为什么你会如此固执地主张人无法改变呢?许多人只呆在自己的空间里,即使想改变也无法改变。

      理由:也许是因为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是由于学校或职场受到欺辱而留下心灵创伤,抑或是因为太过娇生惯养了吧。

      假设是这种原因: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总之,你认为在的我(结果)是由过去的事情(原因)所决定。

      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无法改变。

      按阿德勒立场“与过去没有任何关糸”。

      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也就是“原因论”和“目的论”的区别所在,按照人们惯例: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

      对他人满,而且也不幸福,他按照“目的”而采取的行动,这就是目的论。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举列:母亲和女儿大声争吵,这时电话铃响了起来,母亲拿起电话的同时,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诉女儿。

      所谓愤怒其实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己。所谓“目的论”就是如此。

      下面谈一谈的是你想变成别人吗?你认为如果能像他那样就会幸福,也就是说,你现在不幸对吗?

      如果你无法体会到幸福,因为你不会爱你自己,而且,为了能够爱自己,你希望“变成别人”意味着舍去现在的自我。

      也可以说成,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已亲手选择了“不幸”。

      社会上犯罪者很多,都不是因为纯粹想要作恶。都有内在“相应理由”,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

      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不幸的生活等着自己。

      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改变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获得幸福的勇气”。

        人生取决于“当下”你现在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那就是“摈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o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