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译文
已经惊讶于被子、枕头的冰冷,又看见窗户外面微明。
夜深人静,猜知窗外落雪很重,时不时听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注释
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雪词。
写这首诗时,诗人正谪居在江州。
人在落魄时,往往能够写出好诗。
白居易的巅峰之作《琵琶行》,就是诗人在江州所写,奠定了诗人在唐诗中的地位。
在这样情绪中的诗人,很敏感,既能感受歌女琵琶声中的苦楚,也能蜷缩在被窝中感知“雪重”。
正是这样的敏感多情,让诗人在雪夜收获了这样一首寂静无声的大美之作。
一二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是说,已经惊讶于被子、枕头的冰冷,又看见窗户外面微明。
全诗紧紧围绕“夜雪之重”展开叙述。
首句,已讶衾枕冷。诗人从触觉角度写出一个“冷”字。通过描写被子冷,枕头冷,让人想见雪天之寒,夜雪之重。
二句,复见窗户明。诗人则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一个“明”字。
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反光带来的,可见夜雪之重。
三四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是说,夜深人静,猜知窗外落雪很重,时不时听到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一个“重”字。
通过描写厚厚的积雪将竹枝压断,侧面烘托夜雪之重。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之所以写夜雪之重,意在表现被贬江州时的孤独凄冷之情。
一首小诗,诗人用了三种感觉,一种手法,真不可谓不妙。
且行文极其自然灵动,毫无雕琢之感,这真是大雪降落人间最美的一首五绝。
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以并称“夜雪双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