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偷得浮生半日闲——初览《浮生六记》

偷得浮生半日闲——初览《浮生六记》

作者: 独行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10:25 被阅读0次

           最早听说《浮生六记》,是在中学的课本上:余忆童稚时……作青云白鹤观……。当时只知道这篇短文出自《浮生六记》,却不知道这本书的全貌如何。蹉跎岁月,直至今朝,才得以读完此书,的确是我太慵懒了。

          求学之时,年龄尚轻,贪玩怠惰,该看的书很多读没有看。等到工作之后,各种杂务,也都成了不看书的借口。于是,年年日日,荒废过去。想来真是懊悔啊!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如今虽已奔不惑之年,然此念既起,也要虽慢且前行了,即使只有豆大点光,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强啊!

           所谓经典,可以穿越时空,常读常新。不同的年龄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触。想我如果在二十岁左右读此书,恐怕最感兴趣的就是“闺房记乐”了。而如今读此书,最有感触的却是“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沈复一生,平淡无奇,没有高官加身,没有名头在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读书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社会里也算是“蚁族”而已。正如译者所言:如果作者没有留下这一本小书,又有谁知道历史上这个小人物的故事呢?就连这本书的出现,也是机缘巧合,阴差阳错地。

           非但如此,“浮生六记”之中,只有前四记出自沈复之手,后两记则是别人续作。这不完整的作品似乎也在印证着人生的不易。而沈复用剪辑的手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切割重组,分为几个板块来呈现,这种写作手法也是很少见的。于是在我们眼前展现的,不是一个连续的故事,而是一个个蒙太奇般的镜头,浮光掠影之间,这些片段就在读者的脑海中自动连接生成,合成了一个普通人的不普通的人生(虽然并不完整)。

           而我看完此书,感触最深的是一个“闲”字。看沈复和爱妻芸的缠绵故事,我看到了两口子悠闲自得的生活;看作者闲情记趣之中,更是莳花弄草,充满了闲情雅致;而“浪游记快”就更不用说了,沈复简直就是闲游天下啊;只有在“坎坷记愁”中,我看到了沈复的辛苦,而这辛苦多半也是由于太闲而导致生计难以维持。所以不得不说,沈复的一生(至少是记载的这前半生)是比较另类的,他没有为了功名十年寒窗,奋发苦读;也没有为了家庭而拼命赚钱,确保家人衣食无忧。他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感受,享受生活。

          沈复似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好奇,总要用自己的眼去看一看,用自己的嘴去尝一尝,用自己的脚去丈量一下。也正因如此,他将自己的人生都融进了这个世界,得到了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和他堪称知己,不在乎物质上的享受,只要夫妻在一起,粗茶淡饭也好,寄人篱下也罢,都能给彼此的心灵带来温暖。所以,我们在书中很少看到作者的忧愁,只有妻子去世之后,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辛酸。而这种辛酸似乎也是谈谈地映射在了广袤的湖光山色。我们无从知晓,作者是如何派遣那难捱的寂寞,我们也无从知道,作者在看到那荡气回肠的风景时内心有怎样的波澜。因为作者只是在“记”,他没有发出很多的抒情和议论,让我们难以看到他真实的心情,但是在字里行间,似乎也能感受到那种情感的变化。

            就是这样一个豁达,纯真,善良,甚至带着些许幼稚的沈复,用这样的一本书,讲述了自己平凡而精彩的一生。说实话,我很羡慕书中主人公的生活。那种“闲”淡的生活,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五光十色;不是闲得无聊,而是丰富多彩。反观今日,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哪有这么多的“闲工夫”?所有人都只有一种状态:忙。即便是孩子,也要在上学之余辗转于各种辅导班之间,美其名曰提升自己。这样忙碌的结果是什么?是所有人空前的烦躁,为了名而活,为了利而拼。在眼花缭乱的奔忙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渐渐麻痹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体会不到生活的美妙。

           林语堂说:“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在被社会裹挟着前行的日子里,我们也要思考一下如何“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暂停一下,体会生活的幸福滋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得浮生半日闲——初览《浮生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rh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