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历山苦郎
当克鲁普斯卡娅从监狱里释放出来的时候,列宁已经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寿山斯克村了。列宁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的时候,克鲁普斯卡娅连续秘密地去看过他三次,但他都没有能见到她。列宁一直都为此事感到心里难过。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后,他终于想出了个办法,用化学药水给克鲁普斯卡娅写了一封长长的密信。他要克鲁普斯卡娅到寿山斯克村来和他结婚。克鲁普斯卡娅对于列宁的要求,处于少女的害羞而颇感不好意思。但她还是在回信中应诺了这一爱的邀约说:“好吧,结婚就结婚吧!”一年后,克鲁普斯卡娅也被判流放。但她的流放地却是在一个叫乌发的地方。克鲁普斯卡娅为了能实现她对列宁的许诺,是冒充列宁的未婚妻,才得到准许被改判到列宁流放的寿山斯克村去服刑的。为此,她在母亲的陪同下整整走了三个星期。本来克鲁普斯卡娅并没有打算马上就与列宁结婚。可是,当地的警察局长却不干了。他下令说,如果不马上结婚,克鲁普斯卡娅就必须马上离开寿山斯克村到乌发去服刑。对此无奈,克鲁普斯卡娅诙谐地说:“只好来演这一场滑稽剧了”。就这样,克鲁普斯卡娅和列宁就在他们共同的流放之地结了婚。这一天是1898年的7月10号。在这对恩爱情侣别致的婚礼上,列宁送给克鲁普斯卡娅的结婚纪念品,是一对铜制的订婚戒指。那是由当地的一个流放工人,在结婚当天才为他们赶制出来的。从此,这对平常而又非凡的订婚戒指就一直陪伴着克鲁普斯卡娅,直到晚年,在列宁去世后她才把它交给了中央列宁博物馆。克鲁普斯卡娅在晚年谈到她和列宁在寿山斯克村的这段爱情生活时,总是深情而记忆犹新地说:“要知道,我们当时是新婚夫妇,——这件事点缀了我们的流放生活。”
……
克鲁普斯卡娅比列宁小一岁,她是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的姑娘。但她很早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她在彼得堡女子高等专门学校学习期间就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小组,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借以在彼得堡郊区的工人夜校当教师之便,向工人们宣传革命道理,并于1895年加入了由列宁创建的“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自从克鲁普斯卡娅嫁给列宁后,她就成了列宁最亲密的战友和助手。1907年,在流放期满后,克鲁普斯卡娅便随同列宁一起侨居于国外,一直追随着列宁参加革命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她曾任原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代表和委员、苏联科学院荣誉院士。克鲁普斯卡娅还是原苏联第一位教育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她著有教育文集11卷。她不仅是革命导师列宁的夫人和亲密战友,而且还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列宁是幸运的。在他为无产阶级奋斗的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有忠诚、体贴的克鲁普斯卡娅陪在他的身边。对此,列宁是由衷地感谢妻子的陪伴的。列宁与克鲁普斯卡娅的爱情之深,是为世人所共知而被称颂的。因为,克鲁普斯卡娅把她的全部精力与年华都贡献给了她一生致力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科学,贡献给了列宁与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直至1939年2月,不幸走完她70岁的人生里程。在列宁去世后,克鲁普斯卡娅曾撰写了一本,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列宁回忆录》。她在这本书里说了一句“……学会在没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时候也跟伊里奇在一起生活”的话。足见克鲁普斯卡娅对列宁的情爱之重、恩爱之深。在列宁的革命生涯中,可以说没有克鲁普斯卡娅,他将很难取得那么多非凡的成就,没有克鲁普斯卡娅,他也写不出那些流传于世的作品。对此,列宁自然是心知肚明,而了解克鲁普斯卡娅对于他和他事业的重要性的。然而。我总是这样,在写到这些非凡之人爱情的关键时刻,为了不使读者太感意外,总是要用“然而”来一个舒缓的转折,来接续这些非凡之人平凡爱情的另一组成部分。然而,列宁却又是在克鲁普斯卡娅圣洁、高尚、无私而革命的爱情沐浴中有了他心仪的情人的。
1910年,列宁在他40岁的时候,在巴黎结识了美丽的依娜莎。依娜莎是个天生丽质的美人,尽管当时她已35岁,可是看上去也只有25岁的模样。她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有着丰满多情的嘴唇和一瀑深棕色的长发。这个叫依娜莎的美女对列宁一往情深。她曾在写给列宁的信中说:“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很想接近你,这个愿望几乎使我发疯。但我宁愿站在原地死也不去敲你办公室的门”。
谁都知道列宁是一位坚强的革命家。在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因参与谋杀沙皇的行动而在彼得堡被处极刑时,他没有被击倒,并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高中学业。在他经历了3年的流放生活,与母亲重逢时竟然只是礼节性的说了句“你好”,问了母亲一句“你好吗”,就坐到写字台旁边给他的战友尤·马尔托夫起草电报去了。这位在当时的布尔什维克中被誉为“老革命”的列宁,总是得到人们尊重的。因而, 在人们心目中,书对于列宁始终要比女人更为重要。然而,对于依娜莎,列宁却一反常态。在法国的社会主义者查尔斯·拉波保尔特对当时列宁的描述中是这样说的,“他的那对长得像蒙古人的眼睛盯着小姑娘不放”。当然,这里所说的小姑娘无疑应该是依娜莎了。当时,同志们为列宁与依娜莎“两人是否已在一起生活过”而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布尔什维克尼·布哈林说:“列宁披着的是用他的钢铁意志铸成的盔甲。这种盔甲任何东西都穿不透它” 。然而,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依娜莎可以。
列宁在巴黎与依娜莎初次见面仅仅几个星期以后,他就安排依娜莎住在了玛丽玫瑰大街2号。而他自己和克鲁普斯卡娅及岳母就住在这条大街的4号。人们总可以看到,依娜莎总是陪着几近秃顶的列宁在法国首都的林荫大道上漫步,他们总是长时间地坐在奥里安大街的咖啡馆里谈心。巴黎,无疑成了依娜莎生命中伟大爱情的摇篮,因为后人评说依娜莎与列宁之间的爱情是伟大的……
1913年12月13日,依娜莎在巴黎给居住在距俄国边境不远的克拉科夫近郊的列宁写的信中,是这样倾诉她的思念之苦的:“亲爱的,我们彼此分离,这使我痛苦万分。我从见到你的那一时刻起直到今天还在爱着你,只要我能见到你,就是没有亲吻也受得了。为什么要我受这种折磨?”而这个时候,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正陪伴在列宁的身边。
有人说是流亡生活使列宁感到无聊,感情也变得冷漠,他需要依娜莎在身边。列宁在1915年从克拉科夫搬到瑞士后,不久依娜莎就住到伯尔尼列宁住处的对面。1918年,革命刚胜利,政府准备给党内级别最高的官员安装第一批为数只有200台的电话时,列宁就关照为依娜莎也安装了一部,虽然依娜莎的住处距离克里姆林宫并不远。
1910年9月,列宁安排依娜莎出席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共产国际大会。而从不知疲倦的列宁,在会后竟与依娜莎在丹麦的首都共同欢度了10天的一段假期。1911年的春天,列宁在巴黎附近为地下工作者建立了一所学校。依娜莎就在这所学校里讲授经济学。为了能看到依娜莎,列宁天天都要坐在后排的座椅上去听依娜莎的讲课。
依娜莎的父母都是演员。在她的父亲早逝后,她就生活在俄罗斯最富裕的资本家之一的纺织厂老板奥列格·阿曼德的家里。这位在富裕世家长大,后来成为革命战士,被人们誉为共产主义革命家的女子是多才多艺的。她会弹钢琴,她能不带地方口音地讲四国外语,当然,她更懂得如何去着装打扮自己。而列宁非常喜爱的恰恰就是依娜莎身上的“布尔乔亚”(资产阶级)气质。他总是长时间地听她弹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欣赏她那身剪裁得体的服装,欣赏她总是戴着帽子的女性优雅。
就漂亮的依娜莎本人来说,很难说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但是她的生活则肯定是不安分的。1893年她同阿曼德的大儿子亚利山大结了婚,生了4个孩子。她有保姆、厨师、家庭教师和保卫。如果她对这种生活不是感到乏味无聊的话,她完全可以无忧无虑地一直这样生活下去的。可是,她在结婚7年后,竟然同只有17岁,比她小11岁的小叔子弗拉吉米尔·阿曼德私奔到意大利和瑞士,在她怀孕后,又回到了莫斯科。接着,依娜莎就抛弃了她的资产阶级生活,离开了丈夫。依娜莎是一个追求“自由恋爱和情欲权利”的人。而列宁,在私生活上却是拘谨和保守的。他认为依娜莎的观点是“小资产阶级的,非无产阶级的”。但他却深爱着她。他在对依娜莎作过严厉的批评后,就请求依娜莎对他的原谅。列宁曾在对依娜莎的信中说:“不要恼火,我这样做是出于爱……如果可以,你不要生我的气。我知道,我给你增加了些痛苦。”列宁还用“一千个亲吻”来安慰依娜莎。列宁在给依娜莎的信里常用亲密的“你”来称呼她。而列宁只对两个人使用这样亲密的称呼。除依娜莎外,另一个是他的革命同志尤·马尔托夫。然而,列宁对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却从不用这样亲密的称呼。
布尔什维克尼克拉耶·瓦林梯诺夫对于列宁与依娜莎之间的爱是这样描写的:“列宁以他的方式爱着依娜莎。他们在议论革命的谈话中间及列宁对资本主义奸商和帝国主义进行抨击中间亲吻。”
依娜莎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于列宁的事业给予了莫大的支持与奉献。她不仅为列宁当过翻译,而且还经常为列宁担当起在那个非常时代的非常工作。有一次,列宁要依娜莎同自己一起去布鲁塞尔参加演讲,尽管依娜莎正在照顾她生病的儿子,但她还是决然地随他去了。列宁曾多次委派依娜莎到沙皇俄国去传送秘密文件,她都义无反顾地完成了任务,而这在当时却是一种有着生命危险的使命。
依娜莎,这位具有特殊情怀与才华的女人,在当初与列宁一见钟情后就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并和列宁乘坐由德国安排的"密封列车"回国指导1917年的革命。过度的工作劳苦与内战时期的苛刻条件给她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1920年,在革命陷入危机,在暴乱和饥荒四起的时候,列宁在革命的忙碌与纷乱中,给正在受到流感折磨的依娜莎写了一封忐忑不安的信。他在信中说,“你的体温怎样了?你还需要什么药物吗?”他想以他的关怀来补偿因多年不能见面而给依娜莎所造成的伤害。后来,依娜莎在列宁的劝说下到高加索去疗养。1920年9月10日,依娜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的心像死了一样,当它为了费拉基米尔·依里奇及其事业付出了全部的力量和激情之后,它所有的爱情泉源和同情感已枯竭。我是一具活着的僵尸。”依娜莎在写出这篇日记的两个星期后,与世长辞。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步履仅仅走过了46个春秋。当时,列宁一次又一次地读着这个可怕的消息,可见他为“没能挽救身患霍乱的依娜莎的生命”,而失去依娜莎的悲伤之重……
因铁路在袭击事件中被破坏,装有依娜莎棺木的火车直到10月12日,才开进了卡撒纳火车站。依娜莎的棺木停放在“委员大厅”中,60名机枪手列队为其肃立。巴尔绍依剧院乐队的全体队员先是吹奏着萧邦的悲哀进行曲,然后吹奏国际歌为其哀悼,这是一次国葬的礼遇。在依娜莎的棺木途经革命广场到达红场的行程中,机枪手们三次集体鸣枪为其致哀。在依娜莎的墓前摆放着十几个花圈和花束。她的骨灰盒被放置在克里姆林宫墙内,紧挨着布尔什维克的精英们。其时的莫斯科已是严冬,所有的花都是人工制作的,唯独例外的是一个用新鲜的白色风信子花做的大花圈,挽联上写着“给依娜莎同志,弗·依·列宁挽”。列宁沉痛地站在前来追悼依娜莎的人群中,脸被帽子遮挡着。也许是一种负罪感使他痛苦不堪吧。因为是他劝说依娜莎不去法国而去高加索疗养的。在他看来这等于是他把依娜莎送上了死路。在这个不寻常的葬礼上,忠诚的娜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始终握着万分悲痛,几乎不能走路的列宁的手。当时,共产国际的秘书安格里卡·巴拉班诺娃,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是这样描写当时的列宁的,“他看上去变小了。他的眼眶似乎盈满了强忍住的泪水”……“当人群推着我们移动时,他也随着移动,一点也不反抗。好像他对有人带他靠近死者非常感谢。”
对于依娜莎的死亡,官方给出的原因是霍乱。然而,据说她是喝了一些变质的水而死的。但是同样在健康中心喝了同样水的其他人却没有死去,就连她喝了这种水的最小的儿子也安好无恙,但她却死了。弗方诺娃讲了一个传闻,说依娜莎·阿曼德是被毒死的。尽管这个传闻据说是来自一些消息灵通人氏,但它毕竟是个传闻而已。一些与列宁同时代的人,都说他们的外遇事件太过于公开,这太有损于列宁的无产阶级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在国外有外遇没有问题,但在克里姆林宫就太糟糕了。不久后,人们中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斯大林或许牵涉其中。当然,这仍然,也仍然仅仅是一种传闻。有人说,列宁把依娜莎·阿曼德的死,当作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先兆。尽管他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也同时是个普通人,一个再伟大的人物也难免有着他有自己的弱点……
依娜莎的死无疑使列宁陷入了一个无限的悲痛之中,给他以极大的精神打击。在依娜莎去世4年后,列宁也离开了人世。与列宁接触甚多,并在列宁政府中担任要职的柯伦泰指出,列宁之所以早死,是由于他未能经受得住依娜莎的死亡给他的打击。可以说依娜莎的死加速了列宁那致命的疾病与其生命的终结。女革命者阿莱克衫德拉·考劳台在著文里写道:“列宁始终没有摆脱依娜莎死亡的阴影”。
列宁的遗体至今天仍停放在红场的陵墓里。在莫斯科的日落时分,列宁墓的影子便投映在克里姆林宫的围墙上——依娜莎的长眠之处。
有关列宁与依娜莎婚外恋的爱情,在斯大林时代是一直被隐瞒着的。赫鲁晓夫上台后有所松动,但仍然还是个“敏感”的话题。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才被还原为历史真相。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的一些文摘就曾有过对列宁情人的披露。
作为有情之人,列宁与依娜莎不在一起的时候,就相互写信以诉衷肠。他们在相爱中究竟写过多少情书已无从查考。前苏联政府为了维护列宁的模范学生、模范丈夫和革命家的形象,把列宁和依娜莎之间的书信也不知销毁了多少。列宁与依娜莎之间的两地书一直是被作为机密,而被精心保存的。这一“保存”竟长达70多年。依娜莎是作为“列宁的革命战友”而不是作为“床上的同志”而被写入历史的。直至今日,这些热恋中的书信依然被封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里。德国《明星》周刊是首次发表这些书信中部分手稿的。目前,侥幸被保存下来的,列宁写给依娜莎的书信仅有100多封,尽管如此,这也比列宁写给其他任何人的书信都要多。在这些书信中,最亲昵之处已被检查,所以在列宁书信汇编中当然也是看不到的了……
一生一直深爱着列宁的克鲁普斯卡娅,作为列宁的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她还是幸运的。因为她对丈夫的外遇是心知肚明的,她不像燕妮那样临死也不明就里而被蒙在鼓里。她对丈夫的婚外情曾经提出过退位让贤,但列宁最后没有同意。在依娜莎死后,在列宁的每一个艰难时刻,都有忠诚、体贴的克鲁普斯卡娅陪在他的身边。列宁也是由衷地感谢克鲁普斯卡娅对他忠诚的陪伴的。
在列宁死后,克鲁普斯卡娅又致力于列宁回忆录的撰写。遗憾的是她的晚年却是不幸的。她不敢凭自己的良心出来说话,还得听任别人用她的名义写文章,改写她的回忆录。后来就连她的整个私生活都处在秘密警察的控制之下,丧失了起码的行动自由。克鲁普斯卡娅最后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郁郁而终的。她活了70岁。也有历史学家推测,克鲁普斯卡娅是被毒死的。当然,这无疑也还是一个“推测”而已。
在列宁逝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候,2009年初,俄罗斯共产党人暴出一个让世人注目的新闻。他们提出要在位于圣彼得堡的列宁铜像旁新立两座雕像,以纪念列宁的妻子那杰日达.克鲁普斯卡娅和其情人依娜莎。这个提议发布在“圣彼得堡和列宁格勒州共产党人”地区组织的网站上。这个组织是以对共产党的忠心耿耿而名声远播的。该组织表示,“这两位美丽女神的纪念雕像应当陪伴在伟大革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者列宁位于圣彼得堡广场的铜像身边”。共产党人以被“这两位虏获了列宁心的女性”所打动,而认为她们“完美地诠释了爱的艺术,不仅贤惠能干,还以最大限度的尊严支持其爱人的斗争,彼此间没有不尊重,也没有采取任何不体面的手段”。他们认为克鲁普斯卡娅的雕像应当代表“祥和温柔和对家庭的维护”,而阿尔芒·依娜莎的雕像则应体现出“性感、女性美和激情”。
在我将要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引用后人对依娜莎的一句评语来告慰读者——她是列宁生活中的一盏明灯。同时想用依娜莎的一句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爱情是至高无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