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隋唐历史?其实读隋唐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代历史的经典故事,让我们一起穿越隋唐历史吧!
宣帝的出现给杨坚带来了转折
就在杨坚上任六个月之后,北周武帝忽然去世了,太子宇文赟接了班,北周宣帝诞生。
宣帝有三大特征:第一,荒唐。第二,自大。第三,暴虐。北周宣帝虽然荒唐,但还是管了一件大事——权力。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第一,用人。把亲信安插进御正、内史等皇帝直属机构,让他们去分割朝廷的权力。第二,杀人。把部分多元老重臣都杀了。只要是辈分高、名声好的宗室亲王,安排到了外地。
有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宣帝这样大开杀戒,杨坚可从中获利了。翁婿两人都盯上了权力,自然就会产生矛盾。
杨坚和宣帝的斗法也就开始了。第一件是收买人心案。第二件则是皇后赐死案。虽然这次侥幸逃脱。以宣帝的性格,杀他是迟早的事情。
有道是三十六计走为上,杨坚觉得与其在宣帝眼前提心吊胆,朝不保夕,不如先到外面避避风头再说。找什么理由才能脱身?杨坚思来想去,决定去求郑译。郑译是宣帝的宠臣,也是老同学。
有一天,宣帝跟郑译说起平陈之事,打算派他带兵进攻南陈。郑译赶紧说:“如果要平定江东,不用朝廷懿戚重臣做统帅,难以镇抚,请命令随公普六茹坚随军前往,担任寿阳总管,负责前线军事。”
宣帝一听,立刻觉得这主意不错。宣帝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准备发兵南征。杨坚终于松了一口气,真到整装出发的时候,杨坚又觉得郁闷了。政治斗争风云变幻,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更重要的是,他对宣帝也不放心。
宣帝暴卒,杨坚辅政成功。
杨坚便谎称足疾,在家养病,就在杨坚迁延不去的时候,宣帝暴病身亡。
刘昉和郑译商量,在遗诏中写上杨坚来辅政。他们矫诏让杨坚辅政,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两个人商量好之后,就假托宣帝命令,召杨坚入宫侍疾。
宣帝暴卒,刘昉、郑译等人的帮助,因为杨丽华的最后拍板,所谓的宣帝遗诏顺利出炉,杨坚成了辅政大臣,总知内外兵马事。李德林立刻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索性不要在北周的官职系统里打转转了,不如另设一个官职:大丞相,当然是总揽朝政。假黄钺,掌握百官的生杀大权。而都督中外诸军事则是掌握军事大权。这三个头衔都加在一个人头上,就是军事、政治、人事权力一把抓,这才是真正的权臣。
因为得到少壮派的支持,再经过一番文攻武斗,杨坚成功地掌握了大权,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宣告成功落幕。到这一刻,天下固然还是北周的天下,但是,谁都知道,随着杨坚冉冉升起,变天的时间不会太远了。
四方面总结
第一,宣帝的力量。宣帝青年暴卒,给了杨坚辅政的机会。当年宣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规模地削弱宗室,有实力的宗室或者被杀,或者被流放到外地,以致在他病危的情况下,根本找不出来一个可以主事的宗室,给了杨坚可乘之机。
第二,宣帝近侍的力量。宣帝暴崩的情况下,刘昉和郑译矫诏让杨坚辅政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
第三,皇后的力量。杨丽华不仅让杨坚有了一个国丈的身份,从而有了篡权的基础,还动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最终拍板让杨坚辅政,这可是政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第四,杨坚个人的力量。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给他帮忙的刘昉、郑译、李德林、卢贲等人,或是杨坚平素结交的朋友,或是杨坚在关键时刻网罗的人才。结交朋友、发现人才,这其实也是统治者的基本素质。
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其实已经迈出了篡权的关键一步。这时候,杨坚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但与此同时,恐惧感也油然而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