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老式的迷彩服穿在身上,头发蓬松显然是没有时间打理,操着带有蹩脚的普通话,很明显的农民工兄弟打扮,如果不是分别前的对话,打死我也不敢从他的穿着打扮上能判断出是他是一位九零后,为了去跟老乡见面从城市正北打了个专享订单的顺风车到城市的西南方向村子。接到订单后就电话询问出发时间,上车之后再次确认到达时间,如果不是因为村里的山路崎岖,跋山涉水的情况下我确实能在他期许的时间内到达,结果在接近目的地不到两公里的路口走错了,眼见半山腰就是他要去的地方,偏偏山路过于坎坷只能让他步行上去。
彝族老弟:
如果不是网上再次查询了一下少数名族的名称和区域分布我怕是把人家的民族名称弄错了,不能怪他略带口音的普通话,而是自己掌握的知识范畴太窄,是‘彝’yi三声,不是‘黎’。详细了解了一下,彝族在古往今来变换过多次称谓,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一是,有的分支称自己为‘罗罗’或者是‘倮倮’,‘罗罗’是虎的意思,‘倮倮’是龙的意思,侧面都反应了本民族的好战、凶猛、强大。二是,‘彝族’也被称为‘夷族’,‘夷’字有外、蛮之意,新中国成立以后各民族一家亲,再用该字不合时宜,‘彝’字有米、有丝、有升意味着丰衣足食。毛主席在征得彝族代表的同意后更改为了现在使用的‘彝’字!
一路上跟他聊着,刻意询问了关于民族的相关信息(口述仅做拜读),同样作为互换的是对于来自西南方向的他们未涉足过的东北之地的相关话题。
1、他们有自己的自治州,在四川凉山,小时候交通不便条件艰苦,现在好了很多;
2、一年两季种植庄稼,食物以大米为主,除了狗肉其他都吃;
3、民族服饰很贵,重要的节日和婚娶的时候会穿着,重配饰金、银,逢年过节因集中购买金价上涨的幅度很大;
4、有自己的蠡族年节日要过,一般在每年的11月20日前后,持续一周左右,当然全国的新年也要过,没有传统的民族年族节日隆重而已;
5、过节期间,喝酒、跳舞、摔跤、斗牛、放烟花(花重金,如今禁售);
6、火把节是他们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7、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上学的时候会学习,但是不强制;
我分享的是东北的气候、饮食、方位、种植等,两个人聊得比较尽兴,在‘老三’下山路前我问题得到的答案让我惊呼:
“您是哪年生人呀”,从面向上我确实看不出来;
“啊,我90年的”,他随口而出;
“那你比我小几岁”,我尽量把自己的惊讶压低;
“那你家几个孩子呀”,年龄都问了,说说孩子也不过分吧;
“四个”,说的很平淡导致我再次确认了一遍;
“我们那标准是四个孩子,每家至少这么多,我家邻居七个孩子。我结婚比较早,老大已经上五年级了,现在孩子已经少了,父辈的时候一家十几个孩子也是正常的”,在我继续吃惊中他说着。
彝族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境内人口总数9830327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