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国人有个普遍的想当然思维,当下吃苦,将来一定能幸福;当下努力过,未来一定会有收获。实际上呢?是不是先苦一定能后甜?努力是不是一定有收获?现实会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先苦后甜这个规律。读书时候告诉你先苦后甜,结果高考后还要面临更多的考验;工作加班时候想着先苦后甜,结果后面只有更多加不完的班;生活上觉得先苦后甜,结果身体上吃了不该吃的苦,省了不该省的钱,健康隐患将来爆发,会在经济和生理上给与双重折磨……
毕业后节衣缩食的这些年,除去双方家里支持的三十个,不算房子的开销,我们自己这些年能存的差不多80万了。不过如果不买房,也是要租房的,实际上怎么也存不到80,70还是有可能的。何况买房和提前还贷一部分后,手里根本没有多少积蓄了。每日的精打细算,每月的节衣缩食,每年的殚精竭虑……不敢失业,不敢旅游,不敢生病,比同等收入的同龄人艰难甚多。老一辈说的先苦后甜,我们也并没有尝到甜头。因为节俭,压制了很多正常的消费欲望,包括饮食,包括着装打扮,也包括精神上的放松娱乐。在生活压力下没有合理的解压途径,反而在物质上不停苛刻自己,只会导致更多的压抑,甚至感觉生活了无意趣。辛苦攒下的积蓄,就算钱多了,能舍得消费吗?一直在理财,或者存钱提前还贷,哪里敢用来消费呢?后面的甜在哪里,真的看不到头。哪怕是还掉了房贷,估计到时候父母老了,更多的负担又来了。身边所有人都几乎是年轻力壮,又没有养老和育儿压力的时候最巴适。再往后,中年沧桑,健康滑坡,父母老了,养娃了,只会更艰难。所以在年轻力壮,没有养老育儿负担都过的不是多好,如何还敢指望将来的甜呢?所以个人觉得,所谓的先苦后甜,这不过是中国人擅长自我安慰和吃苦洗脑的话术,用来迷惑人们安心忍受当下的劳苦或不快。就像勤劳致富一样,并不能获得最终的理想结果。
现在一部分年轻人,比如我,就是不相信先苦后甜的规律,有时候并不觉得人生有多美好,所以生育后代的动力也很弱,因为我们看不到多少未来的希望。我们悲观的清醒着,清醒的沉沦着,无可奈何,又不得不脚踏实地经营生活,也唯有抓牢手中一点可怜的金钱,和所剩无几的健康,为自己谋得稍微多一丁点的保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