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说起今天下午吃火锅,我说,我不吃了,你们爷俩吃。儿子“咦”了一声,极力劝我一定要吃点儿;先生问我,你到底想减到多少斤?减到106,我说。106这个数字,我已经想了好久了,我现在114,还需要减去8斤。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锻炼的基础上少吃,只要保证每天摄入的热量低于消耗的热量,体重多少会往下掉一点,长时间地坚持,才能够减下来。我从2023年2月6日正式减重,减到现在,2023年11月18日,九个多月,九个多月减了三十来斤,不极端比较平稳,主要靠的就是长时间的每天少吃一点。运动在减重方面,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占主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分靠练,七分靠吃”。
今天吃火锅,从小广场收回被芯、被罩之后,我下楼去买涮火锅的配菜。早上我问过先生,需要搭配啥,先生让我问儿子,儿子说,需要娃娃菜、生菜,还有豆皮。
走到单元门口,遇到张姐上楼,她手里提着东西,有点儿气喘吁吁。她说,她家姑娘督促她减肥,她哪里有空?每天帮着闺女看孩子。孩子爷爷住院了,孩子奶奶去伺候,看孩子的事情,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我自然而然地迎合着她说话:现在孩子稀罕,不能让孩子受难为,现在用得着咱,得以孩子为重。其实我真实的想法是,如果想锻炼,自然会想方设法去锻炼;如果不想锻炼,即使有时间有条件也不会去锻炼,在锻炼和不锻炼之间,有巨大的难以挣脱的惰性束缚着。我如果不是先生督促着,也会是这种懒散的状态。想让自己身体舒服点儿,就要克服惰性,让自己动起来,不吃运动的苦,就会吃身体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苦。
因为我不吃火锅,所以晚饭时间我给自己准备了活,那就是洗一池子的碗、盘;洗完之后再去装被罩。先生到家的时候,青菜我还没有洗完,还好,急脾气的先生今天没有生气,自己开始准备各种材料煮火锅。
儿子一直劝我一起吃,哪怕少吃一点,我坚决不吃;先生煮好了肉,蘸好酱,喊我过去,我乖乖地走到跟前,弯下腰、张大嘴巴接住,边咀嚼边给儿子说,你爸爸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否则才不会那么听他的话。我接着问儿子,此情此景,是不是有点像朱自清先生在《冬天》里描述的那样:
上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象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先生好像有印象,没作声;儿子说没有学过;那肯定是我从百花散文书系《朱自清散文选集》里读到的。
晚练照例绕着万达走,到7号楼那边我们换了方向,往东走到宝盛酒店,右拐,往南走到灵山大街,再右拐,然后沿着灵山大街回家,绕了个大圈。这一路不能说是灯光辉煌,但毕竟亮堂些,比生态公园亮多了。生态公园好久没过去了,这个点儿那里阴沉沉的,我俩都不愿意去。
我对先生说,现在走这么一圈,不觉啥了。先生说,你这是溜开了腿。也是,我记得才开始跟着先生锻炼的时候,老是撵不上他,现在,我都比他跑得快了。
2023年11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