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失败的推理小说,失败到为了让你继续读下去必须三番五次地告诉你——前方高能。
编辑们显然也发现了他的失败,于是提炼了卖点,卖点是高度致敬阿加莎——到此,你明白了吗?当一本书没有卖点的时候,只能拿致敬当卖点了。
大概三四个月前购得此书,和宫部美雪的《所罗门的伪证》。
看完《所罗门的伪证》,我说了一段话——
早年在图书馆借书,书架上有什么我看什么,本本精彩,现在跟着营销号买书,买一本垃圾一本。
我以为《所罗门的伪证》已经够烂了,但是,现在我知道了,还有比《所罗门的伪证》更烂的。
我就不说《所罗门的伪证》是怎么个烂法了,主要是我觉得,三言两语带过一起骂不那么过瘾,我要么就独立开篇,花个一两千字骂。
好,回到这一本《喜鹊谋杀案》,不要再说什么致敬谁谁谁了,首先你是一本书,是一本好书,再做之后的事情好吗?
这本书的一开始我就读的磕磕绊绊,前一本我读的是日本的小说,一本故事内容很简单但是轻松好读的小说。
我以为长期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使得我智商下降,无法处理大量的文字了。
我甚至于反思自己,又从头开始阅读,并且做了笔记。
结果,怎么着?在我看到后一半的时候,我的耐心终于被烧光了。
这真的是一本很挑战读者忍耐度的书。
故事有两个案子构成。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村庄里。
一个庄园女管家意外死亡。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意外,这个意外牵连出了庄园主谋杀案,而庄园主的谋杀案揭开的同时,再揭开一起隐藏了十多年前的兄弟互杀案。
为了这个女管家的案子,作者一开始就把村庄里的每一个都捞出来从头到尾地检视了一遍。
到第二个庄园主谋杀案发生的时候,这里的每个人看起来都鬼鬼祟祟,有杀人嫌疑。
这是本格推理的基本操作,我也理解。
就在一个接一个进行询问的时候,谜底就要揭晓了,作为读者的我刚刚熟悉了大量人物之间的背景和关系时,故事截然而止,没有揭秘。
原来,第一个故事是一本小说。
而这本小说还没有揭露真相,没有结尾,作家却死了。
好了,又来了,又开始大量的人物出场,我崩溃了。
崩溃的原因在于——这个小说作者他给我感觉他不像是有意要写一个侦探小说的人,他更像是想写一个都会故事的人。
就比如说,在第一个故事当中,发生的地点在村庄,他给我感觉他的人物塑造,不是为了塑造杀人犯,更像是在写一个村庄的日常,就像画画的人,给你画了一副村庄日常生活图。
这个村庄里有一位牧师,他的爱好是骑一台破的叮叮当当的自行车,有位医生,她老爸在疗养院,她有一个在庄园当管家的好朋友,她的护士正在和这位管家好友的大儿子谈恋爱,有一个古董商人,他以前是涉案人员然后跑到这里躲起来开个小店,有一个庄园,庄园里有很多画还有铁骑士,主人其实很糟糕,主人的妹妹本来才是要继承庄园的人却被主人赶出去,主人的妹妹是个老师,她在教书,受人尊敬,主人的管家就是那位医生的好友,意外摔死了,她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十多年前就死了,大儿子正在跟医生收下的姑娘谈恋爱,她百般阻扰,主人的园丁好古怪原来可能是个恋童癖,还有……主人的太太会跑到伦敦偷情。
就这些村庄描写琐琐碎碎,虽然美好,使得你很难提炼重点。
这一点不止是在第一个故事中体现,在第二个故事里,编辑为了寻找这个故事的结尾,也出现了相当多的编辑这个人物日常描绘。
大量的无关紧要的描写让人看得毫无头绪。
几次我都觉得我看不下去了,作者会突然给你来一个真相就要浮出水面的预警——类似前方高能!
前方有高能吗?
我没看到高能,我往前方走,然后掉进了作者没填的坑里。
接着作者画风一转,村庄图画完了,再给你画一幅现代伦敦都市图,主角是位编辑,她拿到的推理小说没有结尾,可是作家死了,作家看来是自杀,但其实并非,她有两个任务,第一个是寻找第一个故事的结尾,第二个是查出作家死亡的真相。
结果在这些故事的进行当中,慢慢变得清晰的,并非真相,而是这位编辑的日常和嫌疑的人的那些琐事。
编辑在某某图书公司上班,在市中心有个公寓,有个在学校教书的男朋友,然后嫌疑人的日常吧啦吧啦,没完没了。
啰嗦到我第二次要准备放弃的时候,作者告诉你,前方又有高能。
高能是——小说之所以没有结尾,是因为小说的结尾可能跟作家为什么死亡的真相有关,所以凶手把小说的结尾给藏起来了。
看到这里,我总算觉得好像还蛮值得再看下去啊!结果,看到结局那才是一个坑啊!
编辑的老板杀了作家,因为这位作家创作的是一套系列图书,而这本没有结尾的故事是最后一本,他做了一个藏头诗一样的东西,将九本书的标题的首字母连起来告诉你——侦探小说就是个stupid的东西!老板觉得当真相大白那一刻,他和他的公司就完了,所以,坚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位作家的意图,于是把他给杀了。
而前文提到的,第一个故事的结尾可能跟作家为什么死亡的真相有关的说法,也完全没有填回来这个坑。
第一个故事的结尾是,女管家的大儿子在十多年前杀了小儿子,女管家把真相写在了信封之上交给了庄园主,让庄园主在她死后打开,然后女管家真的意外死亡,大儿子为了隐瞒住他杀了小儿子的真相,杀了庄园主。
聪明的读者,你告诉我——这两个杀人结局,到底特么的有什么联系?
反正我看到最后忽然明白,拿致敬阿加莎当卖点,可能特么真的是因为他本身——没有卖点!
小说通篇让我觉得,故事信息量又大又杂,写两个故事,还要致敬阿加莎,除了致敬这一点让我觉得确实埋了很多阿加莎的推理小说桥段之外,第一个庄园的故事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第二个编辑破案的故事,可以说是不知所谓了。
没有诡计设计上的惊喜。
要说案件的复杂程度的话,也只能说是因为作者绕七绕八,最后把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搞得很复杂。
相比同样出现大量嫌疑人,大量嫌疑人背景的《新参者》,后者好太多了。
另外,如果一个作家可以靠致敬来使小说畅销的话,那OA3里的写手们,岂不是各个不都能成畅销小说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