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DISC的相识
我的F码推荐者是F67期的储君,储君老师也是Office职场大学的创始人,第一个传染给我的人就他,我和他有什么样的链接呢,请大家直接来看一张图:
与F67期储君老师的链接储君老师帮忙了我很多,也默默地影响了我许多,同时,也是他让我对DISCer一直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在2018年的冬天,我带着好奇心决定到四周年庆上一探究竟,听说1月19、20日DISC四周年庆要在深圳举办,我直接报名超级VIP享受了周年庆典上的最中心位置,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了DISC,从走进DISC四周庆会场,就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住了,从会场别致的布置、背后策划团队的热情招待、以及为每个人定制的专属海报,被一个个细节感动,感受到主办方别致的用心和暖心。
这与我之前在500强公司策划、组织过的上百场会议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也更加引起了我的注意。仿佛昨天还沉浸在周年庆的44位灯塔演讲中,听完那次分享,在心里也默默地也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
我也要站在DISC的舞台上来分享我与DISC的故事。
DISC四周年庆典上储君分享:“利他是最好的利已"记得储君老师曾经在小灶班分享了这样一段励志鸡汤,一直在鞭策着我:
成功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10倍的努力,才能脱颖而出。
如果你想要不平庸,只能极致的学习,极致的努力。
当你觉得离成功还很远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有尽到100%的努力。
如果已经尽到了100%努力,还没有成功,你可以试试200%。还没被激活,还没被点燃,那就需要高目标牵引+行动力去执行,才能完成蜕变。
他说:我不会觉得我做的事情多了不起;也不会被自己“熬夜一次”而感动;我也不会把这些发到朋友圈里,然后在旁边写上“我也是挺拼的”。
这些努力,不需要心理建设,不需要自我说服,不需要意志力驱动。
这些努力,是潜意识中的自发行为,是肌肉记忆的习惯动作。在我的视角里,这些点点滴滴、无人关注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很多人的生活特别像那本六级单词书:
书的前一小段被翻看了无数次,页角都皱了;但后边的内容,崭新如初,少有触及。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又是关乎成败的大事。
这些细节, 折射出的是努力的属性。是不是很扎心?扎心就对了。。
努力常态化是牛逼与否的分水岭,各自延伸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轨迹。
多数人只是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懒散放纵,行尸走肉一般。
我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都有过热血沸腾、立誓发狠的时候,都有过奋进狂飙、强力输出的经历。
然而,平庸和杰出之所以泾渭分明,那是因为,平庸者的努力是碎片化的、不成系统的,走走停停,断断续续。
这也是为啥我们需要系统性学习,需要和一群人为伍深度链接、取经同行。
我们有时候会想,“我都努力过了,为什么还是没得到好运气”。
实际上,努力不是重点,常态化才是关键。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努力常态化的人最可怕:对这些人来说,努力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而是自然发生的事情。不管喜恶高低、状态好坏,他们能随时进入角色,在过程中找到感觉和快乐。
普通人最大的问题是:干活看心情。状态不好,身体微恙,就不干活了?
不存在的。这么娇贵,哪里是成事的样子。
你玩王者荣耀,刷微信淘宝,需要心理建设么,需要状态好么?
是的,你以为你很努力了,可在别人眼中只是基本工作要求而已。
DISCer里暖心的小天使们
先来说说我在DISC里认识的志红,我们都参加过深圳四周年庆典,她说四周年庆结束后就直接报了F78期,现在还担任了是F81助推。
冥冥之中,我好像又错过了什么,于是,她的出现,也再次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是什么魔力让志红这么快作出决定的呢?我在报名的时候也纠结过,如果周末来上课,两个孩子没人帮忙带,一边是兴趣班一边是吃饭午觉写作业,先生周末还在加班。
志红了解到我的困惑,便主动站出来给我普及。
“DISC这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工具。学习够可以用于工作,用于生活,人际相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教育,可以成为你事业的基础或是催化剂,粘合剂。
当然,这一切得学以致用。理论,是什么,可以百度查询获得。而进入双证班获得的,是网上无法查获的东西。
社群运营,如果你想学,你会发现这个社群比任何一个以前见过的社群都好。
高素质,高能量聚集,各行各业的精英甚至大咖,因为社群而与你很近很近,随时可以链接,获得帮助,获得优惠,获得鼓励,获得学习,合作的机会。
如果你愿意参与,付出,你能在社群获得成长。在DISC两天,却有可能惦记很多年,紧密相连。
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人帮助你支持你,有一天,你也愿意帮助他人。因为,你成为了灯塔。”
原本犹豫中,又来激发:
“双证班两天现场授课,提前一周开始线上翻转课堂的学习,基础课,重重要。提前报名可以如期参加学习,到面授课就吸收更好”。
不得不说,这段提醒真的好及时,好有效,给志红来个大写的赞!好怕错过,于是赶紧处理家里的事情 ,安排妥当,才能安心来上课。志红就是我开班前的小天使,在需要的时候,刚好出现了。
右边为F78期李志红在与志红沟通交流中,沛沛也非常及时提供了DISC相关资讯,两位都超nice,在此也特别感谢沛沛细心的解答以及贴心的“服务”。
这份“想要深入了解的好奇心”胜过我以前参加的任何一场会议。
虽然没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那么夸张,因为这颗坚定的心,我排除“万难”说来就来了。
3月30日,起了个大早,一睁眼就收到了助推凌晨发来的一封信,挺走心的内容:
万寿山助推致组员的一封信如此走心,更是对于第一天的课程内容充满期待,早早出门,我是万寿山小组中最早到达会场的,虽然和这期的小伙伴们都是第一次面对面线下交流 ,但我对大家居然一点也不陌生,一来,便自告奋勇报上了自己名字。
推推从名字中接收到了组员的信号,开始他的“暖心服务”:
认识班班、团团、指引签到、分组就坐、想拍就拍、想吃就吃,有啥需求,尽管找推推准,没错儿,这又是一个暖心的举动。
会议也是准点开始,非常守时,我个人非常喜欢。
整个上午都聚集在课堂内容上,利用中间休息时间,我还特意查了DISC的背景: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这种工作主要局限在对于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马斯顿博士则希望扩大这个研究范围,以运用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马斯顿博士将他的理论构建为一个体系,即The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正常人的情绪”。
为了检验他的理论,马斯顿博士需要采用某种心理测评的方式来衡量人群的情绪反映:“人格特征”,因此,他采用了四个他认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质因子,即
Dominance/支配,
Influence/影响,
Steady/稳健,
以及Compliance/服从。
而DISC,正是代表了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在1928年,马斯顿博士正是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提出了DISC测评,以及理论说明。
目前,DISC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招聘,历史悠久、专业性强、权威性高。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茶歇时间 ,组员之间的交流又更深了一步
F81期万寿山团队当晚复盘,也是收获很大,每个人都来分析团队成员的优缺点,结合每个人的报告进行分析并尝试解读,我们团队几乎DISC几种类型都有:
喜欢BL的自信、知心大姐姐范儿、每次和大家只讲重点,简短而有力量。属于DC型;
喜欢QQ身上散发出来的90后年轻小女子的智慧与笑容,自信的女人最美,I型特别明显;
喜欢BG的冷静、诚恳、信任与踏实,思考问题较深入,属于SC型;
喜欢ZY的亲和力和逻辑思维力,C比较突出;
我在大家眼里是有目标感,目标感强、自我驱动力强,用她们的话来讲对自己够狠的。
万寿山组员讨论测评报告这让我想到,对自己制定目标的一些感受,高目标高牵引标准,除了体内在自身努力外,还要放眼看世界,不是光自己努力就够了,要抓住与牛人链接和产生联系的机会,愿意尝试和不断改变。
去一些新的领域进行体验,就拿现在,我身边的人给我分享和解读再多的DISC理论,不如我自己实打实亲自体验一次来得真切。
最近,在我的圈里也狠狠刷屏了一波与DISC相关内容。
很多小伙伴都私下问:
DISC全称是什么?
你上这个有用吗?
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利润关系吗?
。。。。。。
我想说,一个人的突破或改变可能就是某个时段来了一次奇妙的体验,这种体验只有经历的人才能更懂得。
DISC到底是什么,对应的四段理论知识 ,我已经在搜集素材,准备融合写进我自己的PPT里,希望有机会为他人赋能。
DISC对应的全称: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Compliance-服从。
DISC只是一种性格解析测评工具,借助工具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善待身边人,尤其身边最重要的人。
DISC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500强企业的人才招聘等。
目前已有4000+持证人员,
非常荣幸,我也是1/4000+。
在DISC里,我们推崇凡事都有四种解决方案,不是事物本身,而是选择看待事物的方式。
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种特质,它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当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