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第一次作品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第一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为此,本次的习作“猜猜他是谁”,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一写他。同时,文中不能出现姓名,但是让别人读了自己写的内容能够猜出来写的是谁?
作为第一次习作,我用了三个课时完成习作任务。
第一个课时,我借助例文引导教学生掌握片段习作的方法,比如用“像、好像”写出人物的特点,用一件事写出人物的特别之处。
第二个课时,则安排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文章,誊写到作文本上。
第三个课时,则是猜一猜他是谁,也是对学生习作的反馈和评价。
当学生的作文本交上来以后,我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批改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的习作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合格、良好,乃至优秀。
点睛之笔,没有点好
都说题目是习作的眼睛。原本,我设计的环节有关于题目的拟定,但由于时间的关系给忽略到了。这样的话,学生的习作题目都是“猜猜他是谁”,没有新鲜感可言。假如,让学生试着拟定题目,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件具体的事,是不是拔高了?
习作教学和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总是不自觉地将“一件具体的事”作为评价标准之一。结果,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教师的情绪也有了很大的波动。
“猜猜他是谁”属于写人的序列。最早出现“一件具体的事”,是五年级的要求。具体梳理,如图:
由此观之,我对学生的要求拔高了很多。事实上,学生只要能够用几句话或者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就相当于完成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