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管理不成体系?要学就学整个系统

知识管理不成体系?要学就学整个系统

作者: 王锦康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20:42 被阅读0次

    集装箱运输的历史

    一想到如今的海运业,脑海中浮现出来的,除了硕大无比的船只,就是无数集装箱堆叠的画面。

    但海运一开始并非如此整齐划一,而是相当杂乱。原先的船运业,全靠人力在码头和仓库间来回搬运一件件货物。

    效率低下不说,还经常出错。

    于是上个世纪中叶,在各个国家逐渐开始探索标准化之路。

    集装箱就是彼时的产物。

    不过,集装箱刚开始推行时,经常丢失。因为船东并没有改变原先的工作方式。有的船东虽然会在船上放箱子,但依然是靠人力搬上搬下。

    他们不明白既然可以直接搬运货物,为何还需要搬进搬出集装箱,徒增一个步骤。

    好的东西,如若不改变原先的工作流程,不嵌入到新的工作系统中,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1955年美国航商Malcom Mclean开始大力实践集装箱海洋运输。他们请了著名的集装箱专家Tantilinger来设计海运集装箱。

    当第一艘集装箱船在华盛顿卸货时,引出了市民的争相围观。

    相比于新鲜感,真正引发革命的是其价格优势,采用集装箱运输,相较原先从用中型干散货船运输, 运费降低了97%!

    自此,以集装箱的方式进行海运开始为大众所接受,原先固执的船东们都纷纷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流程——先装箱,再上船。

    知识管理流程

    在少楠介绍标签整理的文章中,他有一条便签是:知识管理流程输入-思考-输出-发呆。


    我好奇发呆是干啥,结果转眼就在《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看到作者说:

    大多数人都会同时进行不同的思考活动,他们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想法上,然后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直到想清楚如何进行下一步之后,再把这个想法捡起来

    这不刚好就是发呆的同义替换吗?

    我们都知道输出倒逼输入,都希望能把看过的书塞进我们的知识体系中。

    但为何效果总是不好呢?

    因为别人提出的建议,是基于他自身完善的系统流程。而我们的拿来主义,就像刚开始接触集装箱的船东。

    既守着旧流程,又用着新方法,总是非常别扭。

    这个问题该怎么破呢?

    破解之道在系统

    我们先看看卢曼卡片盒的笔记流程。

    他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他会在卡片的一面写上书目信息(就是flomo里的标签功能),另一面写笔记,然后将其放入文献卡片盒中。

    接着,他会定期查看这些笔记,思考这些内容与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就是刘少楠说的area)

    最后,转向主卡片盒,在新的索引下写想法、评论和思想,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并且只写一面上(类似resource)——我最主要少了这一步,导致输出的通路堵塞

    此外,卢曼并不只是照抄他所读过的文章中的观点或引文,而是将其从一个语境转化到另一个语境

    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卢曼不仅转述笔记,还会定期集合卡片进行思考。

    这是他的系统流程。

    像我去年就看了这本书,但只做到了转述,最后的结果就是写了四百多张卡片,却不能用于写作。


    直到最近这个月,才开始重视整个系统的学习实践。

    我缺少的一步,就是联系卡片,对着卡片发呆和思索,想想会有什么新的想法,可能会有哪些新奇的关联,就像这张卡片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管理不成体系?要学就学整个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b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