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打卡】第158天/与逆向思维的碰撞

【读书打卡】第158天/与逆向思维的碰撞

作者: 党睿 | 来源:发表于2021-08-08 22:48 被阅读0次

    今儿阅读时,里面有一个词引起我的沉思: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惯性思维与逆向思维似乎是天然的矛盾,却又必然联系。教育教学中也常遇到需要逆向思维解决的问题,可我们却总是走进了惯性思维里,于是事倍功半。

    近年来高中地理高考题中对“逆向思维”的考查很多。惯性思维的梯田与逆向思维的顺坡垄;惯性思维的火山地貌与逆向思维“侵蚀程度”判断地貌形成先后;惯性思维的河流泥沙与逆向思维的潮流型河口的潮流泥沙……

    演绎法与归纳法是我在第一轮新课改时遇到的教学法悖论。惯性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第二轮新课改需要突破的地方。如何让“逆向思维”真正走进学生学习?


    1.敢于释放课堂主动权

    一节地理课,有序有趣有效,可谓一节好课。这样的一节课,也就是一节设计的比较好的课。教学实践中能满足这三样才能真的成为好课。

    课堂有效性如何判断?我觉得很大的一个板块就是课堂讨论。设定了讨论主题、有了明确固定的答案、设置了固定的回答者。这不应该是有效课堂的模样,至少不是有效讨论。

    讨论,有质疑或者争论;有辩解或者驳斥;有深思和创新。这样的想象就隐含着“逆向思维”。是老师的固定思维与学生灵魂思维之间的逆向。

    讨论结果不唯一,发言人不固定,课堂不沉寂。思维是活跃的,结果是多样的,这是逆向思维培养的沃土。

    所以,设置有质量的课堂讨论,释放手中的牵着思维的线,让学生充分思考、多样表达、主动生成。逆向思维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催生与施展。


    2.接触现实,让逆向思维在实践中生成

    知识,写进教科书里的几乎都是“优良结构”。比如背向斜,比如天气,比如地貌塑造……走进生活,印证现实时,真实情境让我们措手不及。

    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是冷锋。冰雹出现了,我们愣住了,这咋回事儿?东部沿海夏季多东南风。2020年高考题东北地区盛行风摇身一变成了东北风,咋办?其实,这都是惯性思维的危害。

    教材里的背向斜有清晰的弯曲,走进现实,岩石因为风化、生物等影响,出现了一层模糊。我们依旧坚守课本中形而上学的知识机械搬运,结果可想而知。

    知识的活化应用本就是灵活思维、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前的书多是演绎法,如今是情境导入,问题导向,思维先行,结果生成。知识不再是机械的记忆与死搬硬套,而是与现实情境相接,逐步实现授人以渔。

    所以,思维的质量,在现实中锤炼。


    3.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曾经给学生读过一篇文章《攀登者》,它的意思是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做迎难而上的攀登者,而不是做满足于现状的“停滞者”或者畏难而退的“放弃者”。

    我让学生就这篇文章选择自己想去的阵营。教室里有17个学生没有选择“攀登者”。那时候我自己的观点就是这17人没有志气。

    后来有个女孩和我聊天,她说有一种观点,老师喜欢,为什么我们就也得喜欢?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别的?怎么就知道我们选择的停滞就一定不是另一种奋斗?我们选择放弃就不是为了专注于另一件事?

    我被这一系列的反问问醒了!教育是一种提醒、一份关爱、一种引导。绝不是命令、固执。而且这种固化思维长久为之特别影响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教育本就内化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行走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精细的思考、慎重的决定,很必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复杂性,有时也是悲剧性,就在于:虽然“草稿”里蕴藏着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人的各种素质--卓越的才能、禀赋、倾向性、天才--但是负责对这一“草稿”进行加工,以便使其变得更为美好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用自己那双笨拙又漫不经心的手把草图中美好的东西弄得丑陋不堪。

    教育没有回头路,我们每一步都该慎重、认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打卡】第158天/与逆向思维的碰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da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