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 太后也行
2025年01月16日 18:50
刚才刷到一条新闻,说小红书崩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00899/c945eead3d8ad432.jpg)
我打开自己的小红书,果然一片空白,想上传个作品都特别费劲。
昨天还琢磨呢,不知道小红书能不能接得住这波破天的流量。
现在看来,敏感词、规则管控先放一边儿,服务器有点扛不住了。
可没有说风凉话的意思,就是小红书突然爆火这事,我还挺感兴趣的。
今天和一位美国朋友聊了聊这事儿。
这位美国朋友曾在中国生活多年,还娶了个中国媳妇。
他本人在北卡一所大学任职,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冷眼旁观者,同时还是半个中国通。
我先是问他,对于小红书突然涌入大量美国人,他怎么看。
他是这么跟我说的:
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上,突然有件事莫名其妙爆火,或者引发大量网友追随,其实挺常见的。
他还给我讲了个故事:
他们家附近住着一个小女孩儿,去年刚满18岁。
有一次,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说,要在半年内把自己吃胖到200斤。
本来就是随口一说的事儿,没想到就因为这句话,小姑娘短期内迅速拥有了几百万粉丝。
这些粉丝都是来见证小女孩儿短期内增肥这件事的,还每天催促她公布自己的食谱、生活轨迹,要见证她长胖的过程。
最后,这小女孩实在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退网了。
朋友这么说,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上,类似于这样不理性地跟风凑热闹,一股脑儿去追随某件事的案例特别多。
在他看来,大量美国网友涌入中国的小红书,其实是对美国政府要封禁TikTok不满的一种举措,和他们是否热爱中国文化、是否“倒戈”没有任何关系。
这波美国网友很可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像一阵风。
当然,我没有任何恶意,但从长远来看,大概率不会给小红书留下多少用户,除非一些美国网友在其中发现了商机,不过那也是极个别的情况。
至于这两天中美网友在一起“对账”的事儿,其实也不能说明什么。
要知道,在美国,批评政府是件特别稀松平常的事。
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指着某位政治家的鼻子破口大骂,哪怕爆出所谓的“惊天大瓜”,其实也不会引发多少美国网友的真正关注,没人特别在意这件事。
这就是美国人生活的日常,他们可以调侃任何事。
所以,中美网友之间彼此“对账”这件事…… 在一些中国网友看来,这就是漂亮国衰退的表现,是漂亮国落后的明证。
恰恰这暴露了我们当中很多人的不自信。要靠别人的赞美和他人的不足,来凸显自己的成功。
这点我其实特别认同。看到有一些咱的同胞,觉得一些美国网友来到小红书,所谓的拉踩,捧中国、踩美国,就觉得特别自豪。
其实蛮搞笑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自信需要靠别人来确认呢?这本身不就是个问题吗?
所以聊到最后,我和这位美国朋友达成的共识是,希望小红书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把企业做大做强。
不过,很有可能它得像抖音分化出海外版TikTok一样。小红书如果想拓展海外市场,必须得有国内版和国际版。
否则,外国网友到了咱们这儿,大概率会水土不服。这一波热闹过去之后,很快就将繁华落尽,洗去铅华了。
但也不能否认这波热闹背后的意义。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迈出过国门,其实美国老百姓也一样,大概90%以上的人都没有来过中国。
他们对于中国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不是来自于想象,就是来自于媒体的构建。
而媒体嘛,大家都懂,那都是有报道目的的。 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拟态的,甚至是扭曲的环境。
所以这一波流量,即便只是昙花一现,它也算撕开了一个小口,给中美两国的网友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可能性。毕竟,了解需要从对话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