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单位停电,对于我们这些程序员,没了电脑只能放假。因为没带钥匙,就在楼下的树荫下看书,书是刚买的,《社会心理学》。看了几页,就发现了问题:
1、一目十行。但却没有黄药师老婆的冰雪聪明,过了就真的过了,没有分析,没有理解,没有记到心里。这分明是看api的套路,找到方法,看参数,准备参数,拷贝方法,传入参数,运行通过,ok,根本无需理解,无需记忆。
2、断续,不能连贯读大幅文字,甚至不能连续做一件耗时的事。我好像就这个问题原来也写过点东西。例如我写毛笔字,笔画不到位,单字不到位,整篇不连贯,其实后来看,写钢笔字,一首长诗都不能写完,写文档,不能细到点,尽管在大脑中已经形成逻辑,但是不愿意花时间一字字表达清楚。在我的习惯中,就应该看两眼一件事就结束了,太长时间做一件事就不能坚持。这是比第一个问题更可怕的事,所以我要写简书,强迫自己把一件说清楚,说好,说到别人感到有趣。于是我强迫自己,尽管中间睡了一会(失眠最好睡前看书),还是把导论基本看完了。非常钦佩、敬仰、崇敬、膜拜...那个作者---连作者都不记得了,这个脑袋,咳!作者文字清晰,有几句,尽管是引用,非常经典,例如,人生是由前往后活,但是从后向前解释。我认为比事后诸葛亮要经典得多。而且作者语言朴实,你自然而然地认为你们在对话,你自然而然地相信他在说真话。其实很多伟大的人说话都很朴实,看看每次电视节目中的老艺术家、老演员,说话都很朴实,因为朴实感到亲切,以为朴实感到真实。但是今天听一则针对90后的广告分析,什么二次元等等,需要脑洞大开,需要段子...没办法,这就是生活,多元化可能是社会包容性的体现。
3、不求甚解。这个词我也用了多次。其实还是程序员闹的。IT发展太快了,单是我们系统应用到的第三方类库就几十个,代码我估计要几十万行,一个spring的文档就得几百页。我们基本都是全栈工程师,所以我一直告诉大家,要学会用,学会看文档,要相信第三方。IT的这种快节奏造就我的快,快,快。
仔细想想,时间也不是没有,例如睡觉前足可以看30-60分钟书、地铁上也有30分钟,结果却浪费在微信上,微信也是快节奏的阅读,不利于培养阅读习惯。要学会慢下来,慢慢读书,慢慢写字。都是40岁的人了,不能再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