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
编辑搜图
▲石牌要塞号称第一要塞
位于宜昌境内的石牌要塞被称为“长江第一门户”,其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右岸,依山傍水,上有军事重镇三斗坪,集中了第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重要机关;下有平善坝,是国民党军的重要补给枢纽。日寇占领了30里外的宜昌县城后,石牌要塞便成为拱卫陪都重庆的第一道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43年,随着日寇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急于在中国战场打开局面,以便抽调兵力前去增援。2月27日,日本最高统帅部下达了《1943年度帝国陆军对华作战指导计划》,要求驻武汉的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对退守西南大后方的国民党军发动了大举进攻,首要目标就是石牌要塞。
编辑搜图
▲石牌保卫战形势图
横山勇指挥的第11军,是日寇在中国战场上战斗力最强的1个军,也是唯一一支纯粹由野战师团组成的部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该军两次进犯长沙,并扫荡大别山区,保持着强大的突击能力。为了抵挡该军西进,蒋介石将已经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的陈诚紧急从云南调回,派到鄂西恩施的第六战区坐镇指挥,并部署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33集团军、江防军等部队严阵以待。
为了确保石牌要塞这一陪都咽喉,陈诚回到第六战区后,立即将指挥部移至三斗坪,并召集师以上将领参加军事会议,并在会上强调要求秉持“勿恃敌之不攻,恃吾有以待之”的原则,无论出现什么变化,都要确保石牌要塞安全。为此,陈诚将自己起家的嫡系第11师调来固守,并告诉师长胡琏“纵令全军皆亡,也在所不惜”。
编辑搜图
▲第11师登船
第11师成立于1928年6月,陈诚当时虽然是副师长,却行使师长职权,并调来大批黄埔学生充实部队,在军阀混战期间尤其是中原大战中,陈诚率第11师连克徐州、济南等要点,战功赫赫,在步步高升的同时也收编了大批杂牌部队,逐渐发展为有30个师旅的“土木系”,在黄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对于这样的老家底,陈诚舍得拿出来牺牲,也算下了狠心,也说明形势的紧急。果然,随着日寇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军在长江沿岸的阵地相继失守,日寇精锐第3、13、39师团在宜昌西岸攻势凌厉,两天就扫清了石牌要塞周边据点。5月26日,焦急万分的蒋介石下达手令: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是关系陪都安危之要地。并严令江防军胡琏等诸将领,英勇杀敌,坚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歼敌军之良机。如无命令撤退,即实行连坐法。
编辑搜图
▲整装待发的日寇
蒋介石和老长官陈诚都是这个态度,坐镇石牌要塞指挥的第11师师长胡琏只能拼命了。5月27日清晨,胡琏抱定“为国捐躯”的准备,将给家人的5封诀别信交给了往后方送军马的兽医官崔焕之,并交代说:“如果要塞失落,就是我等为国家、民族捐躯的时候。我这里写好几封遗书连同遗物,你替我寄出去……你可暂居巴东,等确知军败我亡后,再将这几封信发出,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的。”
5月28日拂晓,石牌保卫战拉开大幕,日寇3个师团6万余人倾巢而出,在飞机重炮掩护下直扑石牌,第11师依托工事,在重迫击炮配合下坚决抵抗,寸土不让。在天台观阵地,久攻不克的日寇恼羞成怒之余,调来飞机进行密集轰炸,将死守的官兵们全部炸死。在八斗方阵地上,双方反复争夺,激战竟日,在前沿指挥的33团2营营长游国祯被日寇飞机炸成重伤不能行动后,依然抱着一挺机枪向敌人射击,直至牺牲那一刻仍不放下。
编辑搜图
▲敌我双方白刃战
战至29日,石牌要塞外围仍然大部陷落,但日寇每一寸阵地的争夺,都必须付出十分惨重的损失,其每攻下一个山包或据点,第11师便立即组织反击,用刺刀、手榴弹与日寇展开肉搏;到了晚上,第11师又频频组织小部队发动夜袭,让敌人得不到片刻安宁。时间一长,紧靠西南大后方作战的第11师逐渐占据了上风,而日寇却因为战线太长,久攻不下,竟然出现了弹药短缺,枪炮声也逐渐稀疏起来。
31日晚,各路日寇纷纷掉头东逃,石牌保卫战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编辑搜图
▲今天的石牌要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