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透过眼眸展示自己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心”的交流。
有时候,目光是初升的朝阳,给人的心中撒满温暖和希望;有时候,目光是正午的烈日,仿佛转瞬之间就能把人融化掉;有时候,目光是柔美动人的夕阳,让人的内心如云朵般浪漫;有时候,目光是锋利无比的毒箭,只要一眼就足以让人万箭穿心。
我们每个人的目光都会变化,随着外部环境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不经意间就流露出了内心的世界,甚至有时候会在敏感的、内向的、在意你的人的带来巨大的“杀伤”。因此,我们要学会过滤自己的目光,做一个幸福的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过滤自己的目光是一种智慧。现代的人们大部分喜欢使用美颜相机,因为智能手机中有强大的滤镜,通过调节明暗度、构图的比例、配上可爱的贴纸、选择合适的背景就让一张普通的照片变成一张漂亮的照片。
我们看待一个人的时候需要先过滤自己的目光,有选择地去看一个人,发掘别人身上阳光的一面进行强化,以欣赏的态度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这样我们在看向对方的时候,目光就会更加柔和地看着别人的眼睛,对方能从我们的目光中看到发光的自己,从而变得更加优秀。
尤其是当我们看向孩子的时候,他的优点可以无限放大,慢慢地把缺点挤出生命。比如一个特别调皮好动的孩子,喜欢在户外活动时到处乱跑,我们可以把他擅长奔跑的优点放大,组织他和小朋友进行一场接力赛跑。他为了赢得比赛一定会好好遵守规则,我们把这次进步放大再次优化,他多余的精力得到了发挥,而且遵守规则的进步受到了老师小朋友们的表扬,他还会像原来一样吗?
过滤自己的目光是一种善良。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不要盯着有身体残疾的人一直看,不要在正处在伤痛的人面前说笑。比如,面对一位拄着拐杖的人,我们如果讨论:“你跑的真快!”就是在别人的伤口撒盐。
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单亲的孩子,有一次我们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开展了一次绘画活动:我和妈妈,那天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他的画是个下雨天,两个人的背影很模糊,整幅画都是黑灰色。我蹲下来轻轻地问他:“你为什么这样画?他哇地一声哭了,原来前两天他的父母离异了,法院判他跟着爸爸生活,可是因为父母之间的矛盾,他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妈妈。我忽然很自责没有提前了解孩子的情况,我把他抱进怀里悄悄告诉他:“你是不是想妈妈了?老师是幼儿园的妈妈,我很爱你。
缺憾是别人心灵深处潜伏的伤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的目光要有的放矢,经常和家长联系,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安排活动时根据大部分幼儿的情况,但是还要提前安排好特殊儿童的处理办法,达到感情的共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快乐成长。
过滤自己的目光是一种境界。拥有一双盛满爱意的眼睛代表着我们积极的生活态度,还能把这种感觉传递给身边的人,因此过滤自己的目光,不光能成就自己,也能鼓舞别人。特别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不仅要过滤自己的目光,也应该把发现美好的能力教给孩子们。我们不仅常常带着孩子们到小花园中观察虫子、花草、阳光,而且还常常把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国家大事、红色文化等渗入游戏和一日活动中,从小点燃孩子们的爱国梦、树立远大的志向。
温柔的目光能给别人带来内心的温暖和力量,善意的目光能代表你关爱和尊重,鼓励的目光能给别人战胜困难的勇气,远大的目光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我亲爱的朋友们啊,让我们好好过滤一下自己的目光,变得清澈、温柔、坚定、善良,把幸福播种在心间,把美好带给对方。对于孩子们,一个恰当的眼神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