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谈如今的高考顶替案

从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谈如今的高考顶替案

作者: 凌烟阁主5221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01:55 被阅读0次

    本期导读

    最近山东省爆出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丑闻,经过官方调查自2002年至2009年已查清的就有242人冒名顶替,目前当地已经介入调查。本期我们将盘点一下清朝的三大科场舞弊案。

    导言

    2020年5月,山东冠县的陈春秀女士在准备重拾大学梦,自学参加成人高考时,意外发现学信网已经存在自己的大学学籍信息。这件事随后在网上发酵,山东官方发布消息称已经查清有242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很快同样是山东的苟晶女士发文称自己两次顶替,引爆舆论热点。

    高考做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公平神圣的考试,出现这种骇人听闻的操作,引发这么大的讨论。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有悠久的科举考试传统,自从隋朝开辟科举制度,考试做官作为底层寒门学子”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通道,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另一方面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普通人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机会,实际上社会中的不平等与不公平并没有减少,而在诸多社会不公平中,高考难得的坚守住了公平的最后一方”净土“。

    其实高考这片净土也屡屡受到挑战,近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声音一直存在,是因为社会底层发现读书其实无法改变现状,很多大学毕业生依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社会底层干脆选择放弃教育。而社会上层已经跳出高考这个赛道,各种特长生,出国,高考移民等等。比如去年被披露出来的美国名流通过包装将子女送进世界名校。

    美国顶层录取舞弊案

    目前当地已经介入调查,且不说这个自己查自己的操作令人迷惑,这件事接下来的进展估计也会不了了之。本期我们顺便盘点下前朝大清的三大科场弊案。

    01  牵连甚广的顺治丁酉科场案 

    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案是清朝初年的科场舞弊案,该案牵连甚广。顺天府乡试,由于在京师北京举行,因此顺天、直隶(包括当前河北大部分地区如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关外及国子监、满汉军八旗的士子都参加顺天乡试,称为北闱。这一年北闱的正副主考是太子庶子曹本荣、太子中允宋之绳

    世祖-顺治皇帝

    由于参加人数众多,正副主考无法遍阅全部考卷,所以先要经过同考官筛选一遍,而经同考官看中并依比例向正副主考推荐的,大概率会被录取。因此同考官的阅卷意见就很重要了,基本决定能不能被录用。参加顺天乡试的国子监监生中多为贵宦子弟,甚至有许多京籍散官,许多人通过关系可以打听到谁是同考官,并借机行贿。

    丁酉北闱的同考官有大理评事李振邺、张我朴,国子博士蔡元禧等人。这一科考生有5700多人,名额限定为206名,录取比例为28∶l。相比于当前公务员考试来说这个比例并不低了。由于录取名额有限,贿赂者人数过多,同考官在为了在场中找到自己帮助“走关系”者的试卷,相互翻查考卷。其中向李振邺一人贿赂的就有25人。因一时难以全部寻获这些考卷,李振邺竟让亲随书童拿着写有暗号的纸条去各房查对。

    发榜以后,举子们发现中举人的人,大都是富家子弟,于是有人写了匿名传单,到处张贴,揭露内幕甚至有人去文庙哭庙。当时的刑科给事中任克溥将此事上奏顺治帝。清世祖大怒,传旨严缉所有人犯到案,由吏部、都察院满汉大臣会审,经彻查,受贿官李振邺等及行贿举人田耜等立即斩首,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俱流徙尚阳堡(今辽宁开原,没错就是辽北第一狠人彪哥的故乡)。十一月,给事中阴应节参奏江南(南闱)主考方猷等弊窦多端,请提究严讯。十五年传旨:正主考方猷、副主考钱开宗立即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考官叶楚槐等处绞,妻子家产籍没入官;中式举人方章钺等,责打四十大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并流徙宁古塔。

    这次科场案后来甚至牵连全国,目前也有人认为是清初打击汉族士绅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对江南地区的士绅阶级有极大的震慑。

    02  案情难明的康熙辛卯科场案 

    清朝第二大科场舞弊案就是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了,这次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案涉及两江总督,康熙皇帝的奶妈的儿子噶礼。

    圣祖-康熙皇帝

    康熙五十年(1711年),江南乡试发榜后,中举者除苏州十三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句容县王曰俞所荐之吴泌、山阳县知县所荐之程光奎皆文理不通,属于半文盲。苏州生员千余人集会玄妙观,推廪生丁尔戬为首,将财神像抬入府学,愤怒的考生还在贡院的大门上贴出一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以此讽刺考官左必蕃和赵晋。

    江南贡院

    苏州织造李煦和江宁织造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他们家就是大户人家)密奏此事,康熙大怒下令追查。

    第一次派出了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彻查舞弊案。二人接旨的当天下午就一起赶赴江南。第一次会审是在扬州钦差行辕进行的。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奉旨陪审。副主考官赵晋当堂供认受贿黄金三百两,阅卷官王曰俞、方名也供认徇私舞弊,将在卷中做了暗记的程光奎、徐宗轩、吴泌等点了举人。三个考官当堂被革去功名,收监看管,下面只要取出吴泌等行贿者口供,将受贿钱财数额查清,就可结案了。然而案子查到这里就开始出问题了。

    原来庭审中,二人指认向前任巡抚的家人李奇行贿,李奇指认金子给了两江总督噶礼,于是就变成了”堂下何人,因何状告本官”的戏码,自然审不下去。同时,钦差张鹏翮还是嘎礼的儿女亲家。于是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同时向康熙汇报,互相弹劾对方,康熙决定暂时将张伯行和噶礼都解任,减少干扰,然后严令张鹏翮二人将科场案和督抚互劾案一并加速审清。但是张鹏翮迟迟无法结案,甚至关键证人还自缢身亡了,完全死无对证了。

    圣旨发下十天,仍不见张鹏翮的确实结论。却接连收到江宁织造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的三道密札,报道审案过程中又出了新的波澜。李奇与陈天立对质后,陈天立供认出确实接到了李奇送来的十五锭黄金,但问到交给谁了的时候,他却吞吞吐吐不肯说,就在钦差准备再次拷问之际,陈天立却突然在监中自缢身死,造成了死无对证的局面。

    康熙皇帝紧接着派第二波官员去调查这件舞弊案。安徽巡抚梁世勋暗地里调查,派穆和伦、张廷枢明着调查。新任钦差穆和伦与张廷枢,到扬州后什么也没干,一头就扎进了案卷中。这两个人很清楚,如果认真察理实情,不但要得罪噶礼,还要得罪两位前任钦差。如果草草了结此案,江南民怨不能平息,皇帝也不会答应。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只有想法补上原卷的破绽,然后公开审讯一批人犯,才能维持住原判,实际上也就是保住了张鹏翮的面子。

    审案结果,主考左必蕃纵容舞弊,被革职查办,副主考赵晋、阅卷官王曰俞、方名受贿被判斩立决,程光奎、吴泌、席王干等生员贿买考官,骗取功名,分别拟绞或枷责。总督噶礼与舞弊案无关,但审理不力受到切责,巡抚张伯行诬劾朝廷重臣,以革职处分。

    皇帝很不满意,于是让九卿、詹事、科道第三次查。查出来的结果和第二波一样噶礼和科考案没有关系。康熙皇帝权衡再三最终决定科场舞弊人员一律依法处决,噶礼受贿纵容舞弊,着即革职听参,张伯行忠贞秉正,即留任原职。

    03  最冤考官的咸丰戊午科场案 

    1858年,也就是咸丰八年,依旧是顺天府乡试,此时国家已经开始破败,朝野百弊丛生,官员因循守旧,坚守“多磕头少说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宗旨,国家机器运转不灵,一派衰败景象!

    文宗-咸丰皇帝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道光咸丰两朝元老柏葰,文渊阁大学士,时任户部尚书协任大学士,从一品,此人素有正直之名,为官清廉。

    可没想到的是,清朝第三大科场舞弊案就发生在柏葰身上,当时参加这场考试的考生之中,有一个叫罗鸿祀,此人不学无术毫无真才实学,不过家里有钱,无才就用钱来替。为此他找到了同乡人李鹤龄。李鹤龄以为自己会被皇帝派去主持考试工作,帮他拿个举人应该是小菜一碟,就没有推辞应承下来了,罗鸿绎还答应事成之后支付白银五百两。不久顺天考场的考官安排都下来了,其中并没有李鹤龄。于是李鹤龄就去找到考场同考官浦安,希望他能网开一面,浦安也抹不开面子就答应了。在阅卷的时候找到了罗鸿绎的考卷,即使文采不够也给他写了很好的评语送去给主考官柏葰审阅。

    柏葰自然看出来考卷不合格,没有达到录取标准,就派家丁前去和浦安解释,把试卷打入另册(没有被录取)。家丁回来的时候却帮浦安说话,认为柏葰应该给同僚一个面子,况且试卷也不求一个好名次,只要过线就行。柏葰一时没有把持住,也认为因为这点小事与人交恶不划算,就照办了,给了罗鸿绎一个二百三十八名的举人。事成之后罗鸿绎果然支付了五百两银子,李鹤龄自己留了两百两,浦安拿了三百两,柏葰分文未得。

    这件事被捅到了御史孟传金那里,最后被报告个了咸丰帝,咸丰自然也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过为了给柏葰一个台阶,咸丰还是让罗鸿祀单独重考,并且让心腹大臣肃顺监考,结果考的一塌糊涂,也就坐实了作弊案。

    肃顺向来和柏葰不对付,逮着机会当然要大搞一把。而且在这次考试之中还有另一个舞弊的人,一个叫平龄的戏子竟然也参加了科考,在清朝有严格规定,戏子是不能参加科考的。

    这个平龄不仅参加了科考,还考的很不错,名列第七,如此一来自然遭到了考生的举报,后来一查得到证实,平龄的试卷确实被人修改过,动手脚的是副主考程庭桂的儿子。

    咸丰帝大怒,决定严办此事,原本念着柏葰是一品大员,准备流放免死的,但负责彻查舞弊案件的肃顺却强调到,科举乃是取士大典,事关重大,应该严惩,不然以后此风一开,恶习难抑,咸丰帝于是下令判处柏葰斩立决。柏葰也成为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科举舞弊而被处死的一品大员。

    柏葰被杀一方面是肃顺的原因,他与柏葰不和,要求严惩肯定有着借题发挥,党同伐异的意思,但咸丰帝估计借此想要杀鸡给猴看,以此刷新吏治,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此案牵涉91人被问罪。

    柏葰临死时咒骂肃顺,没想到一语成谶,肃顺两年后也在菜市口被杀,当时咸丰去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肃顺一党被慈禧打到。

    慈禧太后

    04  尾声

    从前朝的科举舞弊案可以看出,考试过程中的舞弊现象一直无法解决,过去一直是凭借严刑峻法来保持威慑的,进入新世纪,随着技术以及社会的进步,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家也能发现最近爆出来的高考顶替案主要发生在90年代到00年代,受限于当时我国基层户籍制度的不完善,个人信息统计没有实现电子化的原因,这种高考顶替的现象不可能只发生在山东省。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还是要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随着全国户籍信息的全面联网,这种窃取个人身份信息的情况应该会越来越难实现。

    天河超算

    对于当前的案件,尽管还没有相关的法律出台,但是还是希望相关部门可以秉公执法,毕竟偷走的人生无法重来,每个人的青春都只有一次。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兴趣的小朋友请关注我的公主号 京西凌烟,带你一起学习没有用的知识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清朝三大科场舞弊案谈如今的高考顶替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nb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