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略了绍兴郊野的山水美景后,本期分享,让我们通过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陆游那首流传千古、打动无数痴男怨女的沈园题壁词——《钗头凤·红酥手》来了解绍兴城中著名的沈园和它背后的故事。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在跟随贺知章回乡的脚步进入绍兴之后,我们先乘坐王籍的小舟游览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若耶溪美景,然后进入诗仙李白的梦境,和他一起神游了“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上“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奇景。在领略了绍兴郊野的山水美景后,从这一期分享开始我要带大家进入绍兴城去游览一番了。说到绍兴城里的必看景点,首先不能错过的一定有大名鼎鼎的沈园。在本期分享中,我就通过南宋最著名的大诗人陆游那首流传千古、打动无数痴男怨女的沈园题壁词——《钗头凤·红酥手》来带大家好好欣赏一下绍兴城中这座有故事的著名园林。
沈园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绍兴鲁迅故里东侧,与鲁迅故里共同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座始建于南宋的园林原为沈氏富商的私家花园,当时占地70余亩,又称“沈氏园”。但这座江南园林之所以大名鼎鼎,并且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次被扩建重修,跟他的原主人并没啥关系。凡是对这座园林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沈园之所以成为名园,完全是因为南宋著名大诗人陆游和他的原配妻子唐氏发生在这里的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地道的越州山阴人。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陆游自己则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年轻时就有“小太白”之称。陆游一生笔耕不辍,“是有意要做诗人”,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存世的诗就近万首,还创作了不少词和散文,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中诗的成就最高。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我本期要分享的主题词《钗头凤·红酥手》就是陆游词作中传唱最广、最家喻户晓的篇章。
这首《钗头凤·红酥手》一般都认为是陆游因与被迫离异的结发妻子唐琬在沈园重逢时题写在沈园的墙壁上的,词中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这种愁苦和痴情伴随了陆游一生。可以说,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子的爱情悲剧。
陆游大约于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二十岁左右与同为名门之女的唐氏成婚,婚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这个唐氏,就是广为人知的“陆游和唐琬”的故事中的唐琬,不过实际上,唐琬这个名字出自清朝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引《香东漫笔》:“放翁出妻姓唐名琬”,这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后人附会,并不可信。而且关于陆游和唐氏的关系,通行的他们是表兄妹的说法据现代学者的考证也未必属实。
陆游和结发妻子唐氏的爱情故事最早记录在与陆游兄弟有交游的陈鹄的《耆旧续闻》里,原文是:
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裛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阙。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在这一记录里重点讲了陆游和“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的前妻在沈园相会,前妻“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钗头凤·红酥手》一词题于壁上的故事。还提到了前妻和了一首词后不久伤心而亡,可惜和词只传下来“世情薄,人情恶”的残句。不过,这里完全没有提到陆游结发妻子的姓名以及二人的表兄妹关系。
稍后的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也记载了陆游早年的这场婚变和二人离异后在沈园的这次偶会。刘书还详细记述了二人之所以被迫离异,是因为“放翁少时,二亲督教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说是陆游少年时,父母双亲对他管教甚严,他和唐氏结婚后情投意合,伉俪情深,二亲恐陆游因儿女情长而荒疏学业,所以迁怒唐氏,责骂不已。陆游不敢违逆尊长的意思,就被迫休掉了唐氏。不过,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陆游在沈园题词的事,只录了陆游晚年所作怀念唐氏的《沈园》二绝句。
至南宋末年周密的《齐东野语》中,陆游的这一段爱情故事才变得情节生动完整起来,也因而带有较强的戏剧性。比如第一次明言陆妻姓唐,是“闳之女”,“于其母夫人为姑侄”,而且对唐氏不满的人由刘克庄记载中的“二亲”明确为“母夫人”。由此“姑侄”说和“陆母逼子休妻”的情节一直沿延了几百年。但学者们大多认为,后世流传陆游和唐琬是表兄妹,应该是因为刘克庄的记载中有“某氏改事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意思是唐氏后来改嫁的丈夫与陆游有辗转的表亲关系,而周密误以为是陆游和唐氏有表亲关系。周密还详细记载了陆游在母亲迫使他休妻时,因实在不想和唐氏分开,还偷偷将她安顿在别处,可不久就被母亲发现了。虽然陆游想尽办法遮掩,但最后二人还是不得不在母命难违的逼迫下分离。陆母很快就给陆游另娶王氏为妻,而唐氏则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音讯全无。七年以后,在一个春风骀荡、桃李鲜明的日子里,陆游怀着郁结惆怅的心情独自出游,信步走到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氏园中消愁散闷,恰巧唐氏和她的后夫赵士程也相偕来游览。二人蓦地相逢,恍如梦境,离情别恨,顿时涌上心头。唐氏把实情告诉了赵士程,赵士程颇为大度地遣人给陆游送来了酒肴。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唐氏不久便伤心而亡。
这三家的记述综合在一起,流传中就渐渐演绎出了后世在笔记、话本、戏曲舞台和影视剧中被反复上演的“陆游与唐琬”的凄美爱情故事。戏曲的情节是这样的:陆游恨秦桧误国嫉贤,不得伸其恢复中原之志。春游沈园,他与爱妻唐琬商议双飞福建结交忠良义士。母亲唐夫人生性威严而专横, 一心盼望儿子能金榜题名,登科进官,光耀门庭,所以极力阻止陆游远行,怨怒唐琬违命,却信托新贵陆仲高为陆游谋前程。陆游鄙薄陆仲高依附秦桧,作诗讥刺以拒,唐琬则为陆仲高之弃妇李盼盼鸣不平。陆仲高恼羞成怒,在宴席上故意刺激唐夫人,一家人不欢而散。唐夫人盛怒迁恨唐琬,逼迫陆游休妻,闹成僵局。陆父怜悯唐琬无辜,为儿子陆游策划,让他瞒母留妻于外宅。深秋,唐琬独处小红楼日益绝望,深怜陆游受累而求去。陆游爱之愈坚,决意邀请岳父唐仲俊来调解。谁知调解不成,亲家决裂。陆游赶来,人去楼空,内外交困,爱恨交织,修锦书托卖花三娘致唐琬,约相守三年。三年后,陆游自福建归来,重游沈园,惊见唐琬改适赵士程,相逢不能语。陆游询问送酒婢女小鸿,证实唐琬是为他“断绝情爱而一心报国”作出牺牲。陆游悲愤题“钗头凤”词于粉壁,唐琬见而和作,肝肠寸断而亡。秦桧死后,恢复中原呼声复起,陆游赴任建业,梅林觅香魂,慷慨长吟以告唐琬在天之灵。由此也确立了这个爱情传奇的主题:爱国诗人陆游至死不渝忧国志,一生痛苦是婚姻。
陆游与唐琬的这个舞台版爱情悲剧,堪称古代才子佳人故事中的千古绝唱,因而影响巨大。也正是因此,作为旅游景点的当代沈园虽然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布局,但其主题景观却是很明确地基本上都以陆游为主题。如果我们熟悉相关的文史掌故,就会发现现在沈园的主要景点,如镌刻着陆游《钗头凤》词的题词壁断垣、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以及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次扩建中根据陆游的经历、诗作和传说新修建的,而诸如“残壁遗恨”、“宫墙怨柳”、“诗境爱意”、“春波惊鸿”等充满诗意的景点命名,显然都出自诗人陆游和这一段凄美爱情经历有关的诗词作品,其中主要就是这首《钗头凤·红酥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赏读一下这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名作吧。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这个词牌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据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载:“政和间,京都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妓……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也。”后因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而改题《钗头凤》。凤钗是古代妇女的首饰,钗头作凤形。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钗子,盖古笄之遗象也……始皇又以金银作凤头,以玳瑁为脚,号曰凤钗。”
“红酥”形容女子的手红润细腻;“黄縢”在此处指美酒,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宫墙柳”较难解,有说南宋以绍兴为陪都,故有宫墙之说,也有说“宫墙”指的是沈园北侧的禹迹寺的墙,还有说“宫墙柳”是比喻唐氏再嫁,犹如宫墙之柳遥不可及;“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恶”通常作“凶恶、可恶”解,但我个人更认可李汉超先生认为是表示事物程度的“甚辞”,相当于“太、甚、极、深”之意;“薄”在这里意思是短暂、迫促;“离索”指的是离散的萧索;“浥”意思是湿润;“绡”是一种生丝织物,“鲛绡”是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池阁”就是池上的楼阁;“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锦书”就是写在锦上的书信。
这首词翻译成白话就是说:红润酥腻的纤纤素手,捧上醇厚清香的黄縢美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吹得太狂的东风是多么的无情,欢情是多么的短暂。满怀的愁绪,离别几年的萧索。错,错,错!春天美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地相思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春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山盟海誓还在,锦书却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和唐氏的相爱之深,也倾诉了别后的相思之切。哀怨缠绵,感人至深。词人在短短的篇幅中,连用了 “恶”、“薄”、“愁”、“离”、“错”、“瘦”、“泪”、“落”、“闲”、“难”、“莫”诸词,显示了满腔哀怨、意绪缠绵的感情。而字里行间,又如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弦弦掩抑声声思”,流露出不敢明言,不能畅言之苦。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全词情感真挚,多用对比,节奏急促,声韵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词人用“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之婉丽与体性之温柔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唤起词人无限的回忆与感慨。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因此换韵,“东风”下遽出一“恶”字,顿觉天地变色,芳春愈美,伤情愈甚,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过于强劲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现代人之所以会直观地把这个“恶”理解为“凶恶、可恶”,是因为已我们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陆游母亲专横地拆散这对恩爱夫妻,显然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但陆游生活在封建宗法制为绝对主流价值观的古代,他不可能不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而直接控诉自己母亲的专制,这从他在现实中虽然百般不情愿,但最终还是遵从母意而休妻就能断定。所以虽然他有万般怨恨愁苦要抒发,笔下也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更何况这还是公开题写在所以墙壁上的呢。所以这个“恶”字应该是言其不可抗拒而非咒其凶恶。大约正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词人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母亲虽然是爱子心切,为自己的功名和前途着想,但这东风太过强劲,以至于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欢情甜蜜而短促、离散匆忙而无奈、相思长久而痛苦、相见偶然而难再……爱情、亲情、责任、前途、孝道纠结缠绕,一齐涌上心来,使得词人“呼天无路、欲怨不能”,只好连下三个迫促的入声韵字“错、 错、错!”一连三个“错”字随着这强烈而难以抑制的感情接连迸出。是错误,是错落,还是错责?是在引咎自责自己当初不该“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还是在深自愧悔错之深重,不可赎回?这种愁肠百结,越理越乱的复杂情绪层层推进,正如千斤重的橄榄,留给了读者来品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被迫与唐氏离异的巨大哀痛。其中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宫墙柳”而来,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人空瘦”写此时的唐氏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消瘦,并点出“离索”与“欢情”的今昔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愁苦和凄凉。而且,这里的“人空瘦”与上片的“红酥手”相对,分明写出唐氏昔日的丰盈红润已然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眼前的玉容清减。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而在“人”“瘦”之间加一个“空”字却另有深意。此刻的二人,“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从婚姻关系说,早已各不相干了,那这个“瘦”就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因此,著此一“空”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以及伤心惋惜而又无可奈何的愧悔之叹全都表现了出来。而接下来的“泪痕红浥鲛绡透”又是承“瘦”字而来,通过刻画词人想象中唐氏以泪洗面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琬,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对于这三句,周汝昌先生认为犯了平直浅露之病,尤其是“红湿鲛绡”等字反成涂饰,外加的浮字眼破坏了内心的深感情,用在这首佳作中未免减色。但细究一下这里的“泪痕红”,可能会发现也许这一句并不平直浅露。“泪痕红”通常说是因脸上的胭脂,但陆游这里也很可能暗示是因痛苦至深而“泣血”。因为“鲛绡”代指手帕是有典故的,这个典故出自《述异记》,而和《述异记》同为神怪小说集的《拾遗记》中就载有薛灵芸与父母分别后泪凝如血的典故。这句“泪痕红”与“鲛绡透”为当句自对,如果“鲛绡”是用典,则“泪痕”亦当如是。从整体来看,词的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闲池阁”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欢情薄”前后照应,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像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词人自己的心境,也像“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了。桃花零落,宫柳徒作“伤心碧”矣;池阁虽还是他们不期相遇之亭台,然及游人散尽,车尘去远,只留下这池阁“空闲”,则此一片伤心处所让满心凄楚的词人情何以堪!下片结句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当年两情相悦的海誓山盟虽言犹在耳,而如今即使将那刻骨相思织成万般机巧的回文锦书,却也无法彼此传达了。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明明深情难舍,却自知错已铸成,此生已无丝毫再续前缘之希望,真是百感交集,如万箭簇心一般,最终也只能抱此大恨以自警,喊出了最后的“莫!莫!莫!”这一声声“莫!莫!莫!”,是告诉自己忘掉旧情莫再相思?还是告诉自己莫再追悔而抱恨终生?亦或是自知命薄,告诉自己莫再怨天尤人?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只能这么不了了之——罢了,罢了,罢了!全词也就在这样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结束了。
陆游的这首《钗头凤·红酥手》语言精炼,词味醇浓,悲竹哀丝,饶有馀韵。全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欢情薄”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前文说到,陈鹄《耆旧续闻》还提到了陆游前妻在看到陆游题在沈园墙上的这首《钗头凤·红酥手》后,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而且不久后就伤心而亡。这首和词在现在的沈园也有刻石。但陈鹄《耆旧续闻》的记载里唐氏和词只有“世情薄,人情恶”这两句残句,这首和词的完整文本是清代才在《御送历代诗余》里才出现的,所以很显然是后来的好事者代作的。当然,因为有了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做背景,这首后人杜撰的和词读来也颇为感人,但仔细玩味:“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会发现如果已经另嫁他人的唐氏写出这样一首和词的话,既跟她名门之女的身份太不相称,也未免太过伤害她的后夫赵士程,显然不太合理。
不过,虽然这首和词已被考证出为后人附会,而且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是否是写给前妻唐氏的也是存在争议的,但陆游对于唐氏的深情却确确实实伴随了陆游的一生,直到他在84岁高龄去世之时。周密《齐东野语》曰:“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绍熙四年,67岁的陆游再游沈园,作七律一首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神龛一炷香。”庆元五年,75岁的陆游再次来到沈园,写下了著名的《沈园二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现在沈园的景观“春波惊鸿”就是以第一首的诗意来命名的。开禧元年,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行走比较困难的陆游又在梦里去了一趟沈园,写下《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绝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嘉定元年,84岁的陆游由儿孙们搀扶着在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游了沈园。来到熟悉的葫芦池边,气喘吁吁地口占一首《沈园葫芦池吟》曰:“可怜情种尽相思,千古伤心对此池。滴下钗头多少泪,沈家园里草犹悲。”回到家后,感觉意未言尽,颤颤巍巍地提笔另写了一首《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陆游,真乃千古第一痴情人啊!
参考反馈题目
1.你知道“沈园十景”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你能给大家讲讲陆游和唐琬的故事吗?
3.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唐琬的《钗头凤·世情薄》吗?
4.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诗人陆游吗?
5.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陆游写沈园的诗吗?
6.你会背哪些陆游的诗词?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
(元)脱脱等撰《宋史·陆游传》
于北山《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从陆游<钗头凤>看他的婚姻悲剧》
周汝昌《满城春色宫墙柳——说陆游<钗头凤>》
陈祖美《陆游<钗头凤>新解》
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李汉超
陆游《钗头凤》本事新证——曾永祥
陆游《钗头凤》词研究综述——高利华
陆游《钗头凤》韵读的音义考析——万献初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