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年同行,与梦想同行
攀枝花市三中 杨 玲
今天是5月5日,由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爱思青年攀枝花站的“思与变”讲座, 虽然青年节已过,虽然我觉得我已进入准退休状态,但是今天我却觉得是扎扎实实地过了有生以来第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青年节,今天的活动给我的碰撞是前所未有的。今天,我知道了“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命充满热情,对自我价值充满肯定”的人,就是青年;今天我接触到了一群“敢于梦想,勇于实践,终生学习”的“青年”。
与青年同行,与梦想同行周书林,四川音乐学院教授,建立血友病孩子合唱团 ——天使宝贝合唱团,“用文字和旋律的方式表达对罕见病孩子的爱”,“希望音乐和公益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魅力让更多大众知道罕见病,接纳并关注这个群体”。亲自为孩子们写歌《dear angle》,“生命永远充满希望”,“在大爱中成长”“健康快乐就在不远前方”。她不仅用歌声,更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罕见病儿童及其家长的支持鼓励以及赤诚的爱。
与青年同行,与梦想同行贺永强,“爷爷奶奶一堂课”项目发起人。他们关注到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尖锐,并思考其背后的根源:缺乏乡土教育,缺乏对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关注热爱,仅剩功利性的考试学科的学习,人就失去了自信,精神心灵失衡甚或不健全。在此基础上发起“爷爷奶奶一堂课”,意在重构乡土教育,让孩子更多了解自己的环境,重构你和脚下的土地山川文化的关系,让人与周围世界建立起联系。作为搞教育二三十年的老教师,我被打动了,深深认识到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活动的深刻的意义。或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相关的点时,或在与同龄人闲谈至童年家乡等相关话题时,我对儿时家山的那些风物那些往事总是津津乐道言尽而回忆却悠远无穷。那黑黢黢的土墙茅屋,那高大的桑树紫黑的桑椹,那竹林里被我们玩耍得光溜溜的老竹,家长在山上干完农活后采摘回来的酸酸甜甜的黄泡儿,小伙伴们一起自制的陀螺、沙包、鸡毛键、猪拐羊拐,传电、打仗、过家家等各种游戏,大人们讲的或同学讲的鬼故事、《一双绣花鞋》等特务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童年、家乡,是我们丰富多彩人生的底色,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即使身体回不了故乡,但是他会觉得自己的精神心灵是有根的有归依的。前面提到的宁远,说她的蒲江县明月村的那个院落就是“在他乡种故乡”。因为有这些,我们的心灵精神才是丰盈的,而不是干涩的。在越来越大的、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里,勤奋学艺、刻苦攻读的孩子们,我不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童年印象,他们的家山又在哪里。永强这样的青年,是有思考有责任担当的青年。
与青年同行,与梦想同行王光远,善品公社首席运营官。这两年我接触到了好几位像王光远这样有情怀有思想的涉农创业的朋友。我是这样认识他们做的事情的价值和意义的。他们发掘我们广大农村的宝藏——优质特色农产品,包装、推广,让农民得到更高的产品价值回馈,让消费者买到想要的更好的农产品,教育转变农民的保守的思想认识。更多的农村,因为有他们的加入而更加富足美好,而他们自己也在这些行为中实现了经济价值,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善莫大焉!
我似乎“对生命的热情,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的星星之火,似乎被这次大会点燃。我似乎抛弃了我那“准退休”的思想观念。虽已不再年轻,但我愿意“与青年同行,与梦想同行”,本文就借此为题吧。
2017年5月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