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

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

作者: 乐伊意 | 来源:发表于2019-12-28 22:32 被阅读0次

        这是这周一我们班演讲时我的演讲稿,放在这里纪念一下我的第一次国旗下演讲~

                        不怎么华丽的分割线                 

        大家好,我是zql,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正确对待洋节日。

        我们都知道12月2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圣诞节。在那天,西方人民互送圣诞贺卡,彼此祝福,家人们互相赠送礼物,共享晚餐。到1882年,圣诞节逐渐传到了其他国家,并跨越了宗教隔阂,成为了当时西方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堪比中国的春节。

        随着中国科技及经济水平的提高,许多人逐渐向中国引进了这个节日。当时,人们更追求新鲜,洋气的节日,商场也把它看作一个商机,大力推出了有关圣诞的促销活动。人们在购物的快乐中加深了对圣诞节的印象,商人也因大幅上涨的利润而欣然点头。中国也算是圣诞老人的“礼物之乡”了,美国和欧洲销售的大部分圣诞礼物都产自中国,全世界有60%的圣诞装饰品都是在义乌生产的。

        圣诞节的大力宣扬,使人们对西方文化有了浓厚的认识和兴趣。孩子们热衷于平安夜夜晚的圣诞老人以及圣诞袜里的礼物,而对一些中国的传统,却失去了应该有的了解。我们都知道12月25日是圣诞节,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每年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诞辰?我们过于重视国外的洋节,而忽视了中国自己的节日。

        “圣诞”在中国古代还有教育家孔子先生诞辰的意思。鲁迅先生在《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一文中写道“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陶园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体现了旧时传统文化高居于西方的景象,而如今却被西方文化掩盖。

        2012年,一些民间艺术家产生了对“西方文化入侵”的担忧,设计出了一个中国版“送礼物使者”。2012年12月26日,“中华福爷爷”在北京太庙进入世人的视野——一个身穿汉服,手持福袋,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掀起了“向传统文化致敬”的热潮。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的某学校禁止举行任何圣诞主题的庆祝活动。温州晚报上有相关报道:“我们不是要抵制西方节日,我们只是希望在过洋节的问题上平衡一下。学生们可以了解西方的节日,但是他们不应该对这些节日过度关注。”同年,西安的西北大学组织学生们在圣诞节前夜观看孔子的纪录片,新京报报道了这件事,受到了广大国民的关注。

        抛去圣诞节的由来和东西方文化限制来看,它仍是一个不错的节日。商场在圣诞期间可以举办活动,人们可以在此期间放松与消遣。中国的经济链条可以随之推动,把大量圣诞装饰与礼物远洋运输到国外出售,带有“made in China”标签的产品几乎家家都有。家人间可以促进亲子关系,调节家庭气氛。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洋节日,取其优而略其弊。

        我们不奉信宗教,但我们能体会不同的文化;我们热爱这片东方神土,但我们能打开国门向世界;我们体会西方的节日,但我们不忘中国传统与世脉相传。

        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是它的精神内涵被人忘记,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情人节、圣诞节互赠礼物,却不知道年画、糖人,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原本产生于民间的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一些节俗也已不再见于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花巨资从全球征集来的“中华福爷爷”,如果遇到派发礼物的“圣诞老人”,恐怕还是要落下风的。因此,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洋节日,保留华夏民族的传统,又不失与时代脉搏接轨的通道。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确对待洋节日(演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se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