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战争爱情片,又是一部根据当时出版的小说《海的沉默》改变。小说还没有读过,但是影片非常成功,影片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画面,凸显出战争中萌发爱情的细腻,最后“再见”两个字既点燃了爱情的干柴,又马上笼罩起战争的恐怖。小说作者要表达的是“绝望就是死亡”,影片展现了“爱情就是绝望”,两者相互相成,也更现实更深刻。
还是稍微剧透,便于阐述:影片中三位主角:爷爷,一位法国老人,也是房子的主人,一开始由于儿子儿媳在战争中去世,被德军征用房子给军官住,爷爷始终是一副内心充满了仇恨但又不敢露在脸上的木奈像;女钢琴教师,孙女,靠每天教孩子钢琴课来维持生计;德国上尉军官,入住到二楼孙女的父母房间,那天正好是母亲50岁祭日,孙女刚买了鲜花来,她愤恨地把母亲照片和花拿到自己房间。
这就是1941年前后德军占领法国一个小城后的现状,故事从晚上爷爷让孙女弹钢琴解解闷开始,优美的巴赫平均律C大调前奏曲给画面带来一丝的温暖,突然德国上尉出现在门口,琴声第一次停止。上尉似乎很友好,想打招呼,但是爷爷与孙女始终头也不回。
以后影片中多次出现这样的场面,上尉每天晚上回来,总想拉近关系,借口理由如要取暖与爷孙唠嗑,可是直到剧尾没有一次成功。有时他会自言自语,流露出他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曾经是作曲家,他的父亲也在战争中死亡,他不是自愿入伍;他喜欢大海的沉默而不是波涛汹涌,他有一段诗一样的语言:我喜欢大海,因为它的宁静,我说的不是海浪,而是别的。隐藏在深处,谜一样的大海。海是宁静的,要学会倾听...;他有幸见到长者和默默无声的女子。他看到客厅里书架有这么多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雨果的名著,他从不吝惜表达出对法国的尊敬,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思想之情,尤其德国有贝多芬、莫扎特和瓦格纳等大作曲家,他顺手弹了巴赫的那首曲子,孙女眼睛一亮,似乎比她演奏更好。少女的心从此有了细微的变化:小辫子改做长波浪,穿起了母亲黑丝绒长裙,让爷爷也大吃一惊。一次孙女去母亲房间拿东西(目前上尉住的房间)看到了上尉母亲的德国来信和照片,从仇恨到冷淡到好感……上尉一次次的表露,路上要让她搭便车,帮她捡掉在地上的小鱼,甚至听到表哥凌辱她的喊声冲上去……爱情种子开始萌发。当看到法国抵抗组织队员在上尉的吉普车下装好了炸弹,她想立刻上楼敲门告诉上尉,但终究开不了口(这段少女情愁与民族大义,让她走投无路演得太好了),就在上尉要开门的瞬间,巴赫急促的音符响起,爷爷也奇怪,因为孙女讲过,他住在这里我不会弹琴的。上尉一个惊喜,他终于又听到她的琴声,被她娴熟的琴声吸引来到了琴边,这是他们倆第一次这么靠近。就在这时门口汽车爆炸。这时,她释然,而后喘喘,他惊恐,但即刻恍然,我想上尉马上明白是她救了他。
顺理成章接下去是再次相见时的拥抱和接吻,可是,上尉晚上回来说奉命马上出发去苏联前线,钢琴教师依旧那样内向,看着他一句话也没有。他走了,汽车发动了,她终于冲出来,站在车门旁,上尉出来,女的已经泪流满面,轻声说了声“再见”,这是她与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的一句话。
影片的最后,女教师收养了法国抵抗组织队员儿子皮儿,也是她曾教过的学生。
是音乐让他们心心相通,是战争让两国不相识的青年偶尔相遇,当爱情来临,当干柴堆起,一声“再见”息息相连,但是严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可能拥抱接吻。孙女已经跨越了爷爷的仇恨,大尉也已经跨越了对侵略国的仇视,他们终于表达出双方的爱意,也都认可和接受了对方的爱意,就像一个嫩芽从干旱的土壤里拱了出来。
“相较于太多人只百分之一相爱却装出百分之百。而电影主角百分之百相爱却只流露出百分之一,但这百分之一的力量便足够震撼了”。沉静如海的下面酝酿着波涛汹涌,既有游击队拼死命的抗争,也有温情如水的爱情激情。沉静如海,初遇便注定别离,因为战争像一道道铁丝网,绵横在相爱的两个人之间无法逾越。
当世界终于迎来和平,当我们身处和平再看这部2004年拍摄的老片,当我们聆听巴赫时难道不该更加珍惜当下?
让战争永远离开人类!
附录:
小说《海的沉默》题献给超现实主义诗人圣波尔鲁,他因女儿被德军强奸而在悲痛中去世。小说中的老人与他处境相似,当自己家里住进了一个德国纳粹军官,老人和孙女以沉默进行反抗。本书收录了《海的沉默》和维尔高的其他六篇经典短篇小说,并以"绝望就是死亡"为题作为全书的序,深刻阐发了作者在黑暗中进行地下抵抗的思想。
作者简介:
维尔高(1902-1991)原名让布鲁勒,法国著名作家、插画家和出版人。维尔高出生于巴黎一个匈牙利裔家庭,中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漫画和插画,并出版了自己的画册。1938年之前,他一直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在友人皮埃尔德莱斯居的鼓励下,他参加了抵抗运动以维尔高这个笔名从事写作和出版。1941年,他与莱斯居一起创建了地下出版社一—午夜( Minuit),并于次年2月出版了《海的沉默》。当时“午夜出版社”只有一人负责印刷,这部传世之作首印350册即花了两个月。“午夜出版社”绕过维希政府的审查和宣传,在巴黎被占时期出版了抵抗作家的26部作品,费米娜文学奖由此将1944年的奖项授予“午夜出版社”其出版人,这在该奖历史上是唯一一次。1948年,维尔高将“午夜出版社”转让给了杰罗姆蓝东。1960年,维尔高与萨特一起签署了反对阿尔及利亚战争的《121宣言》,为了抗议法军在阿尔及利亚施行的酷刑,他还拒绝了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
2020.02.1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