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实践论》读后感

《实践论》读后感

作者: 杨浦区大魔王 | 来源:发表于2020-08-25 20:39 被阅读0次

第一遍读完只是囫囵吞枣
第二遍读完,惊为天人,概念清晰,内容透彻

总的来说,讲述了实践、认识的概念,以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发展历程,通过一些案例进行举证。

首先有社会实践(包括但不限于物质生产活动、政治文化活动、阶级斗争),认识依赖于物质生产活动。
有了生产活动,然后是建立了感性认识,这个时候的认识还只是片面,不完整的。
感性认识需要发展成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抽象出的一些概念,事物的本质,规律等因素。
建立了理性认识之后,还只完成了一半,还需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运用到实践中,去改造客观世界。
理性认识也没法一次性完全建立好,因此从实践到感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这是一个不断递进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理性认识,通过理性认识,不断的指导实践。

了解到认识是怎么来的,不能是脱离感性认识,否定感性认识,这样是「左倾」冒险主义,唯心主义。
也不能脱离理性认识,只谈感性认识,这样是「右倾」保守主义,「经验主义」。

这一过程,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过程,存在于客观事情中。
例如:
阅读《矛盾论》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路,建立了一些基本认知(感性认知阶段,只是通过阅读觉得很厉害,但是是否能指导自己存疑)。

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进行反思,进一步阅读其它同类型的文章,逐渐建立了文章所表述的底层逻辑和框架认知(理性认知阶段,但是还不完整,没法如意运用到实践中)。

然后再用这个思路指导自己,进行这个例证输出,还原出整个作用过程。

在输出的过程,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实践论》本身观点的理解(感性认知)。

通过反思和思考,又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对于《实践论》底层逻辑和框架认知(理性认知)。

这个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向前演进。

另外,实践到认识互相不断发展的思路,与另一本书《原则》里面说表述的观点异曲同工,侧面说明了一些本质/规律,不分国界/时空,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全文阅读完,对于个人还是比较震撼的,也许这就是伟人之于伟人的所在。虽不能成为伟人,但是能够进一步了解到一些本质,也是不错的。

相关文章

  • 《实践论》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站在巨人毛泽东的肩膀看世界

    《实践论》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18.12.04 笔记部分: 1.认识分两个阶段,a.在低级阶段表现为感性的,接触外界...

  • 《实践论》读后感

    第一遍读完只是囫囵吞枣第二遍读完,惊为天人,概念清晰,内容透彻 总的来说,讲述了实践、认识的概念,以及认识与实践的...

  • 约稿

    四本必读书目《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经营十二条》、《实践论》、《目标》读后感,及六部影视作品《亮剑》、《大秦帝国》...

  • 《毛选》-《实践论》-读后感

  • 总结《实践论》《矛盾论》的核心观点,作为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

    《实践论》主要分析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矛盾论》主要分析了“矛盾”的特点和规律。 实践论的核心观点包括6点: ...

  • 实践论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脱离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人类的生产活...

  • 实践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论…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不是为了“实现预想的目的”,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前所未有料的情况”。感觉这句话非常棒。...

  • 实践论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干啥事先实践。再结合理论进行,再实践,再进行理论认识,由此进行螺旋型上升! 知行合一,去...

  • 实践论

    施工配合中中的实践论就是看书,看施工标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卡控。别人忽悠不了你,因为我虽然没干过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践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tt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