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记录
【一般资料】
黄侃,男,教授,50岁。祖籍湖北省蕲春县,生于成都。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国学大师”,“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案情介绍】
1935年10月8日,上午9:00-10:50,求助者在学生陪同下,前来咨询。
求助者进入咨询室后,一言不发,以下信息是根据学生的叙说整理而成:
我老师姓黄名侃,祖籍湖北省蕲春县,生于成都。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国学大师”,“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黄老师专攻《说文解字》,课堂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不带原书,二不带讲稿,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学生们对其引用的经典论据,下课以后去找书翻检对照,居然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啧啧称羡。同学们说,听黄先生的课,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黄老师读书,常常是一卷一卷地详加圈点,绝不跳脱。他将读书时只随便翻翻、点读数篇辄止者称作“杀书头”,很不以为然。因此,被认为是可爱可敬的“书痴”。
除读书之规矩,黄老师在治学上还告诫学生不要轻易在报刊上发表文字,一则学力不充分,一则意见不成熟,徒然灾梨祸枣,遗人笑柄,于己无益,于世有损。他更是以身作则,“坐穿冷板凳”,50岁前不著书,自认从知天命之年始,方是学术研究的收获季。在他看来,学人写文章,一方面要立说,另一方面,或许同样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藏拙。毕竟任何知识体系都不会尽善尽美,人文研究更需长时间的潜心磨练,方有可能得出些许真知灼见,这往往比的是慢功夫,谁坐得下,耐住寂寞,谁才有可能攀上学术高峰。因此,每出一言,每撰一文,必须慎之又慎,因为若是轻下结论,暴露自己学问不扎实之事小,而误导后辈学子盲从之事大。
正是因为黄老师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又慎于著述,他的老师——我的师公——章太炎先生曾告诫:“人轻著书,妄也;子重著书,吝也。妄,不智;吝,不仁。”但是黄老师终不肯轻应师命而为,逊之以“年五十,当著纸笔矣”。
今年3月23日是黄老师的50岁生日,师公送他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不料,黄老师接到联语后,见其中含“绝”、“命”二字,就心中大为不快,以为是不祥之兆。
近来,终日喝酒,郁郁寡欢,似有轻生念头。因此,前来求助于心理咨询。
【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穿着随便,不修边幅,两眼无神,古板木讷,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精神萎靡。
据学生反映,求助者因一副对联中的两个字,感觉不吉利。近半年来,始终不能释怀,自叹人算不如天算,经常说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终日饮酒,茶饭不思,人际关系淡漠,已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在家人和学生的劝说下,前来见咨询师,接受心理疏导。开始,求助者不怎么说话,在咨询师耐心引导下才开口。
【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
生理:终日喝酒、茶饭不思,日益消瘦。
心理:心中不快,郁郁寡欢,有轻生的念头。
社会功能:无心学术,不愿见人,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人到老年,生死问题比较看重。
2、社会性因素:①老师送给的对联中,有“绝”和“命”两字,自己感觉不祥。②重学术,是书痴。③一直从事教育,古板、学究气浓,变通性差。④老师一直督促写书,嘴上不说,内心却不愿。
3、心理因素.:①严谨、苛求完美,宁缺勿滥。②心胸狭窄,遇事易往坏处想。
【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抑郁神经症
诊断依据:1.该求助者平日身体健康,建议其到医院进行体检,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该求助者产生情绪困扰有明显的原因,情绪性质和强度与现实处境相符,能在学生的陪同下,前来咨询,有良好的自知力,有求治愿望;知、情、意一致,心理活动协调;人格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情绪困扰因小事引发,无道德色彩,但尖锐持久,属变形冲突。4、按照许又新教授对神经症的简易评定法:病程从3月23到10月8日,前后历经六个多月,中程,可评为2分;精神痛苦的程度,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可评为3分;终日喝酒,回避工作,不愿见人,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可评为3分。
总分为8分,尤其近三个月该症状明显并加重,神经症的诊断是成立的。由于求助者还有轻生念头,可初步诊断为抑郁神经症。
【咨询过程简述】
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也称“理性情绪疗法(ABCDE理论)”,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
理论认为:要改变情绪困扰和行为结果C,不是致力于改变诱发事件A,而是改变求助者的认知系统B,产生新的认知系统D,达到咨询效果E。
操作过程 :
1、心理诊断阶段。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明确求助者的ABC。 本案例中:诱发事件(对联中的“绝”和“命”)为A,他的不合理认知(不祥)为B,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心中不快,终日饮酒)为C。
2、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为:消除所谓“不吉利”的影响为D,进而改善情绪状态,恢复生活、工作常态,达到咨询目标为E。
3、领悟阶段。咨询师向求助者告知合理情绪疗法的相关理论,征求其同意,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让其积极主动配合。
咨询师要使求助者认识到A、B、C、D、E之间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分析。咨询师结合具体实例,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反复向求助者分析说明,促进领悟。使求助者真正理解并认识到:
引起其情绪困扰的,并不是不祥的字眼,而是他对“绝”和“命”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和信念,引起了负性情绪及不良行为。
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对联的不吉利,而是应该改变不合理认知,理性对待对联内容,看到其中正面意义,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求助者可能认为情绪困扰的原因与自己无关,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理解、领悟,情绪困扰的原因,与求助者自己有关,他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
4、修通阶段。 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困扰,就是他向自己传播的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死亡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让求助者闭上眼,身体找一个舒服的位置,可以半躺半卧,全身放松,自由呼吸。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①让求助者想象,进入当初看到对联,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负性情绪反应。
②让求助者再次想象老师平时善意、鼓励性的音容笑貌,从中吸收正面能量,实现情绪由负面到正面的转化。
③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当下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效果评估】
自评:求助者感觉有收获,基本满意。
他评:学生看到老师的表情较为放松,肢体动作较为随意,感觉有进步。
咨询师评:技术操作简单、实用、局面由主动转为互动,有效果。
【对本案例咨询的反思与感想】
1、求助者过于理性,引导中心理防御较多。
2、求助者长期陷于不良情绪中,咨询时精神状态不好。
3、需要多次咨询才能有效,一次两次不解决根本问题。
【追踪随访】
咨询当晚(10 月8日),求助者因饮酒过量而死。
二、李克富老师问:
黄侃先生从您的咨询室离开后回家,当晚(10 月8日)因饮酒过量而死,一肚子学问也带进了棺材。对此您会作何感想?您觉得自己该对他的死负有责任吗?如何规避这种责任呢?
闻岱答: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求助者不愿意著书立传,是由于个性使然,自己苛求完美,对待学术严谨严肃,这本是黄老先生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我们应该尊重他,而不要刻意去改变他。
他的死,他个人负有完全责任,和外界的人和事并没有太大关系 。
要规避这种责任,首先要两证齐全,即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二级)和工商营业执照,防止非法行医和非法营业;其次,最好要签订咨询协议,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并附上免责声明,比如自杀、自残等,责任要自负;三是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保留好有效证据,做好自我保护。
三、李克富老师问:
半年后,如果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而悔痛不已,又来找您咨询,您会如何对待?
闻岱答:
关键要看对方的需求,因其所“求”而定,咨询目标是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商议而成的,如不能达成一致,要以求助者的咨询目标为主。
酒能醉人也能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