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源泉》必然是在一个年少的时刻。那时整个人生都钻进一件空空大大的校服里,被裹敷得严严实实且晃动无力。与此相反,那颗夹杂着少年之气的心总是拼命地想逃离,想为自己稚气的理想主义找到一个完美落脚点,想要一个成熟的声音代替自己组织阐述那些炙热又混乱的表达,让自己坚信已经找到了人生的本质意义——《源泉》就是这样一种声音的绝佳代言人。它论点鲜明,用干净利落的文本组织方式,宣告了惊世骇俗却又易于理解的观点:绝对的个人主义是人类进步最强大的驱动力,集体是庸才和”二手货“们的避难所,同情乃这个世界上最肮脏的情感。这些观点隐隐契合了一个少年的全部叛逆,特别是当他早已厌倦了生活中一切程式化的学习方式和集体主义。这个时候,主人公霍华德洛克的出现如同平地惊雷一般,他用他无可辩驳的强大个人创造力,碾压过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坐享其成的二手货、蚕食智慧的寄生虫、操控群众的媒体人,却依然甘愿将他的创造力成果奉献给这个配不上他、需要他又伤害他的世界,让二手货、寄生虫和傀儡师活在他的庇护下。普罗米修斯式的悲情英雄加上掷地有声的反叛精神,构成了整本《源泉》的内核,每一个少年都会心甘情愿地栽倒在一个个口号式的漩涡里。
那其实是一段相当不错的经历。年少时对待事物的认知总是非黑即白,那么爱上霍华德洛克可以让我永不失望。
然而每个少年都会长大,他会渐渐发现世界并不是一部所有角色都非要两两对立的舞台剧,这个世界上有创造者,有寄生虫,但更多的时候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并不是蚕食别人劳动成果的寄生虫,却也没有拥有强大到能改变世界的创造原力,他努力地生活和工作,诚然他做不了《源泉》的主角,但也不代表他的存在是可以被忽视的,安兰德的理论里却没有给这个真实世界的绝大多数人群一席之地。此外,《源泉》所信奉的基本宗旨是人人都应当追求独立的个人意志,然而海外的安兰德研究学会和机构,却是将《源泉》的理论奉若圣经灌输给学员们——所有人都整齐划一地同意,安兰德的一切理论都是绝对真理,那么这与她的理论里所倡导的个人意志搁一块儿,岂不是一个大写的悖论?
所以你问我还爱《源泉》吗?你问我还爱霍华德洛克吗?我爱的是那个立在石头上笃定眺望的修长身影,我爱的是美好文字的魔力,哪怕它是口号和宣言式的,我爱的是那份执拗又宝贵的年少时光,它虽然落满灰尘,掸落几下却依旧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