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是我们心理能量的过滤器,每天需要做出很多选择,而90%以上的决策是根本不过脑子的。那怎么做出这些选择的?这就是我们最底层的心态在起作用。心态决定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事情。书里有一张图,叫作心态金字塔。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三层问题,最底层的、很厚重的叫作心态。中间叫作思维、学习和行动,这是我们的认知。金字塔的顶端是生活、工作和领导力的成功,就是你所做的那些事情。
我们很多人喜欢花很大的力气去拖动我们的思维、学习和行动,以及生活、工作和领导力的成功。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拖动上面的两层。当你好不容易把这两层拖动了——比如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培训,花了很多钱,回来以后觉得信心满满,有种被打鸡血的感觉,但是底下的心态没有动。就好像船被风吹到了一边,但是锚没有动。当那个锚没有动的时候,你能够想象过两天是什么样子?上面两层很自然地回来了,因为它们是用绳子拉在一起的。真正正确的改变方式是什么呢?当我们能够改变心态,让心态产生位移以后,上面的思维、学习和行动,以及生活、工作和领导力的成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位移。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解决问题的办法永远在问题之外”。问题之内就是上面两层,我们肉眼可见的问题。我们觉得只要把这件事解决了,肯定就好了。而真正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来自问题之外。它没有显现在问题中,而是你的心态起了作用。只要你把心态挪开,它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心态为什么这么重要。 一共有四组心态,两两对应。第一组是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型心态,更重视自己的形象、评价、表现,而成长型心态更重视自己的成长、学习和挑战。所以固定型心态的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我要证明我自己”“我要面子”。而成长型心态的人认为这个世界是变化的,我这辈子不需要跟别人比,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能不能进步,能不能学到东西。虽然这件事情很丢脸,没关系,因为我今天学到东西了,我很开心。
第二组心态是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心态就是“我的地位、想法不能够被挑战”,这种心态的根源来自恐惧,我们恐惧被他人看到自己的错误,我们恐惧不能够把控一切,我们恐惧不确定性。而开放型心态“理直气壮,同时虚怀若谷”,可以通过冥想、改变认知、增加思维容量的方法来实现。
第三组心态是防御型和进取型。防御型心态老怕失去,总在努力地构造一个护城河,让自己不要失去。进取型的心态就是总在进取,总在想我能不能做得更好。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守不住的,所以防御型心态经常会给我们的人生造成很多损失。你需要做一个权衡,究竟是要做一个别人给你设定好角色的过客,还是做一个驾驭者? 第四组心态比较难懂,内向型和外向型。外向型心态,是古人讲的“民胞物与”,我们能把众人都看作是我们自己一样来对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外向型的典型特点。而内向型就是“我要对我自己好,而你们这些人在我眼中看来都是‘东西’”。内向型心态会把我们带入泥潭。虽然你觉得“我没错,我很理智,你别给我灌迷魂药”,但是内向型首先会把你带入自圆其说的泥潭,你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不对的事、糟糕的事自圆其说,所以你不会有动力去改变它。其次是沮丧的泥潭,你会觉得“为什么有这么多不靠谱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努力”“为什么这些人都对不起我”,因为你都是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别人,都觉得是别人不好,所以你会觉得沮丧。你还会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你会觉得“这些人为什么都这样呢,不懂,我不懂”“我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以后你可以把它们换成“他们已经尽力了”,这时候,你的心态就多了一份慈悲、一份力量,你也不会有那么多沮丧和不理解。
发觉痛苦的根源,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之前对这些心态都完全一无所知,我们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这才是最可怕的事。看完这本书之后,也许你能有一些反思,能去发掘问题本身,减少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贪婪。当你把恐惧、贪婪、自我背叛的根源找到了,你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最后强调一下,一个人发生改变的最基本路径是觉知、接纳、行动、反馈,接纳这一步是不能少的。你觉知了自己的问题以后不要批评(一般人会“觉知、批评、不行动”),因为自我批评会降低你的自尊水平,你就更没有行动的动力。而如果你觉知了问题之后,能够接纳自己,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我依然爱我自己”,这叫接纳。接纳之后再制定行动计划,给自己不断地提供正向反馈。
人生就像一艘船,而心态就像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船舵,正在无意识地控制着我们人生的方向,塑造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态,你才能更好地驾驶人生航船。人生中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