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也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
关于“金钱”我们好理解,前面说过“个人财富自由”其实就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品而出售自己的时间”,它最终指向的是时间。
注意力与时间的区别在于,时间不受你的控制,而注意力理论上应该只受你的控制。当然,你会发现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都是被别人控制的。
1.互联网对注意力的收割
电商有三要素:信息流(你能看到卖家卖的是什么)、钱流(你得有办法向卖家支付)和物流(卖家收到你的钱后得把货送到你那里)。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互联网的商业价值虽然被看到了,但无法实现,因为那时钱流和物流没有完全跟上信息流。那时候,互联网基本上是免费的。
然而,尽管如此,它还是有它的商业模式(似乎只有这一种):收割用户的注意力。
通过提供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把流量搞上去之后,开始投放广告——本质上不过把大量用户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收割,然后打包卖给广告主。人们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注意力竟然被这样出售了。
所以,不要认为注意力是不值钱的:虽然单个人的注意力可能很不值钱,但若能大量收割那些完全不值钱的注意力,就有可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以前互联网商业模式单一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现在了。
2.人生三大坑
那些被互联网和电视收割的注意力,就是由很多个体主动放弃的注意力构成的。那么,那些主动有效调动且最终能有所产出的注意力是不是更值钱?还值多少钱?
李笑来总结了“人生三大坑”:
(1)第一个大坑: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以前是街头,现在是网络上。但关键是,他们围观的基本上都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
这些喜欢莫名其妙凑热闹的人有大量的时间需要被“杀”掉,有大量的精力需要发泄,有大量闲置的好奇心需要满足。
(2)第二个大坑: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只要有什么东西“火”了,或者出现什么大趋势,瞬间就会有一大批人(事实上,总是绝大多数人)心急火燎地去随大流。
比如O2O、人工智能、内容创业等火的时候,很多人一窝蜂地去跟随,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他们不懂得或忘了:趋势和机会,明明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
这个坑里的人比第一个坑里的人“有正事儿”多了,起码这些人是要求上进的。但往往他们事实上把两个坑都占上了:平时总是凑热闹;看到别人得到机会的时候,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随大流。最终都一事无成。
(3)第三个大坑:为别人操碎了心
比如担心别人创业失败等。殊不知别人不一定失败,就算失败了,谁说他们不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呢?别忘了那句话:那些打不倒你的只能让你更强。
陷入这个“坑”里的人,都是“闲的”。自己是“泥菩萨”,连一条小河都过不去,却“为别人操碎了心”,真不知道图个啥。
这三个大坑很可怕,它们都会在消耗你宝贵注意力的同时让你没有任何产出。
3.注意力
注意力是很值钱的东西,因为:
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所以,要选好“地方”。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就会有进步;把注意力放到思考上,思维质量就会得到提升;把注意力放到根本不可能产出的地方,最终最宝贵的东西就被消耗掉了、一点收获都没有。
(1)一个普适的公式
越是在早期,下面这个公式就越“普适”:
注意力>时间>金钱
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更重要,你的时间比金钱更重要。这就是价值观。
在这个价值观下,用钱来省时间肯定是很值当的交易(用低价值资产换取高价值资产)。若能用钱来保证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分散,那就是更划算的生意了。
有两个小贴士可以记住:
①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是无法集中注意力的,什么事都干不成、什么事都做不好的。所以,管理好你的情绪,保持你的好心情;
②不要把短信、微信这种异步通信工具当做与电话一样的即时通信工具,让它随时可能入侵、占有注意力的东西必须格外有效防范,比如每天定时查看回复,而不是随时关注、回复。
(2)自我审视
现在,请你停下来,拿出纸和笔,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①过去你有多少该花钱的地方却没有花钱?
②过去你有多少该花时间的地方却没有花时间?
③过去你的注意力在什么地方被你主动放弃而被别人免费收割了?
④如果你能有更多的注意力,现在的你会把它放在什么地方?
⑤你的身边有多少人完全搞错了价值的顺序?不妨想象一下,他们的结局究竟会怎样?
你的答案是怎么样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