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望搭档后,我和BF就近在174医院旁边的晨间厨房吃晚餐。BF挑了一桌对面坐着一位中学生的两个空位,待我们坐下来。中学生快吃完了,我无意地对他说:"这附近有学校吗?"
他抬头看了我,“厦门一中”
我:“清一色的校服,很像你们的食堂”
中学生:“差不多”
我:“今天不是周六吗?怎么还在上课?”
中学生:“高三了,现在周六有课外班。再过一个小时又有课了。”
我:“课外班?”
中学生:“课外班俗称上了让自己更安心的课”
我:“高三确实是压力最大的,也很重要。我们以前都埋在书里,看到累了,趴着休息一会,时间太宝贵了!”
中学生:“俗称性价比最高的一年”
我:"你读打算考哪个专业?"
中学生:“生物工程,特别是经过疫情,看到国内的医疗起步得很晚...”
BF:"生物工程在国内是很冷门的专业。"
我:“你意向考哪个大学”
中学生:“复旦大学,现在还差几分,争取上。”
我:“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是厦大的吗?”
中学生:“第一医院的医生很多不是厦大的,厦大的医学部在国内很一般”
BF:“厦大医学部还不如我们福建医科大”
中学生:“我现在在学校做project,研究DNA染色体,老师有带过去过武汉、福州比赛”
我:“你们还有时间做实验?”
中学生:“我高一的时候,我们老师想忽悠我去参加化学竞赛...我同学选了生态学,这个专业和地理比较相关。”
我:“有老师指导吗?”
中学生:“有。我们毕业了,如果有项目,学校也会帮我们找实验室。”
BF:“你现在接触的已经是我们以前大学学的了。”
我:“恩,你参加竞赛了解到了国内和国际很多医疗资源和情况!”
中学生:“是的,即使以后我到国外读研究生,我也要回国。你看日本都有自己的生物实验室,美国,,,韩国,,,”
听到这,我竖起了大拇指!
中学生:“H3实验室在北京上海武汉才有,一般城市都是H4”
BF:“一般H4够用了。”
我:“你的竞赛获得了几等奖呢?”
中学生:“省内第二,啥都算不上”
我:“是不是可以加分?”
中学生:“现在都不允许加分。”
我:“不过你现在经历可以了解到很多”
中学生:“对的。”
接着,中学生和BF你一句我一句聊起来了专业项目问题。
我插不上,拿起叉子准备吃东西。中学生看到我在动餐具,也就说要准备去上课,起身走了。
中学生离开后,我和BF感叹到这位中学生的志向远大,从高一就规划好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而好的学校配备的师资力量也非常有益学生的成长。
两个小女孩在我们吃饭时候,旁边桌子也是坐着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和一位妈妈。听到其中小女孩不停地一个问题接着一个地问。另一个小女孩则安静地听着。我和BF也不禁好奇两个孩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很大。是放开双手包容性地让她成长,还是设置限制这个不行那个要注意的干涉成长?孩子的性格反映着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成为父母后,你成为了因材施教还是强加自己期望于孩子身上的父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