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揭露行业内幕
又一个行业走向没落,时代抛弃了它,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又一个行业走向没落,时代抛弃了它,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作者: 智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7:56 被阅读12次

    当人们还来不及为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离职前的那句“我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叹息的时候,当人们在为“信息过载”而头痛的时候,这个在中国拥有2000亿市场规模的行业,早已开始被时代“拉黑”!

    休刊停刊:纸媒阵亡大事记

    前几天,有着38年历史的老牌杂志《飞碟探索》宣布休刊一年,至于以后是否要复刊还属未知数。不买报纸,不关注电子报,不在意熟悉记者的文章,报纸编辑部集体出逃新媒体……时代正在加速“拉黑”纸媒。

    2002年至2005年,《北京足球报》《南方体育》《足球周报》《球报》等足球资讯的报纸停刊。

    2014年至2015年,《生活新报》《风尚志》《风尚周报》《心理月刊》《YES!》《新闻晚报》《天天新报》等泛生活类报刊和大众化的都市报先后停刊。

    2017年,纸媒遭遇“塌方式”停刊潮。曾经稳占北京早报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覆盖率100%,全球报纸发行量百强《京华时报》正式宣布停刊。同年,《东方早报》《国际先驱导报》《伊周FEMINA》《赣西晚报》《汕头都市报》《汕头特区晚报》《渤海早报》《假日100》《采风报》《球迷》《北京娱乐信报》《台州商报》《大别山晨报》《皖南晨刊》《无锡商报》《西凉晚刊》《白银晚报》《西部开发报》《北部湾晨报》《上海译报》《九华晨刊》《淮北晨刊》《西部开发报》等集体宣布休刊停刊。

    2018年,被称作“地铁报四大元老”的《羊城地铁报》宣布停刊,此外《西部商报》《新疆都市报》《重庆商报》《重庆晚报》《云南信息报》《广西日报》《渤海早报》《假日100天》《采风报》《球迷》《环球军事》等宣布宣布休刊停刊。

    2019年,《生活周刊》《京郊日报》《北京晨报》《黑龙江晨报》《今晨6点》《辽沈晚报·铁岭版》《郴州新报》《新商报》《赣州晚报》《春城地铁报》《黄山晨报》《亳州新报》、《新知讯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法制晚报》《北京文摘》《华商晨报》等17家报纸与读者告别。

    这些消失的纸媒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们多为“影响范围仅限于所在地区的地方报纸”,国家级、省级以及集团级报纸也不能幸免。

    纸媒被时代抛弃的1千个理由!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可谓排山倒海。

    事实上,一大批纸媒人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小拧就职于某知名企业品牌公关部,这个部门总共30号人,其中20号来自媒体,这些媒体包括了扬子晚报、浙江日报、齐鲁晚报、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这些从纸媒出来的媒体人都有这样的特点:高效得让人毛骨悚然。据她说,同事一天能产出30篇高质量的稿子,写稿和做专题就像切豆腐那样娴熟,遇到负面公关问题他们当晚就能够把财报如数家珍罗列出来,并进行披露解读。可见,纸媒多年锻造出来的强大而实用的专业主义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从本质上说,纸媒的衰落一方面是自身内容跟时代脱节,目前大量的纸媒形成了套路化、官腔化,它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原创内容的生存能力了。另一方面是由受众阅读习惯向电子设备转移所造成的,这种转移也造成了广告商的视线转移,它们把资金用在更有效率和较少传播限制的电子设备上。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的公信力,但是论公信力,公信力的载体难道仅仅只能是报纸吗?《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难道没有公信力吗?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内容低质,但从实际上看,新世相、智付、咪蒙、虎嗅网等优秀头部新媒体难道比不上市面上1份1元钱的报纸吗?不要忘记,咪蒙的创始人还是有10多年的《南方都市报》记者经验。

    有人会质疑新媒体团队的水平,但是这种团队都是可以复制的,写作厉害的人必须是中文系和新闻系毕业的吗?难道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的写作水平会比不上北大清华的中文系毕业生?

    有人质疑说新媒体文章普遍缺乏深度,这里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今日头条是三四线城市的的人看的,他们犯了一个错误,新媒体就等同今日头条吗?难道侠客岛、占豪就不是新媒体吗?第二种则认为纸媒可以做深度新闻,不必要跟新媒体争夺时效性,然而,深度新闻就一定要放在纸上吗?

    无数的质疑都无法掩盖“纸媒没落”的现实。从长期来看,那些内容低质的新媒体将会慢慢被淘汰,有实力有特色的大号才能生存下来。纸媒要想延续它曾经的价值和影响力,就必须走与数字媒介融合的道路。

    被时代“拉黑”已不可逆转,纸媒的出路在哪?

    从某个角度上看,纸媒跟新媒体是一样的,因为在传播前所需要的选题、策划、采集、分类与编辑,依然是一致的。报纸信息容量受版面限制,携带性差,生产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高,新媒体承接和优化了纸媒的流程,极大限度减少了录入和传播的运作成本,可以说新媒体成为了纸媒的新的延续。报纸仍然代表着一种文化乡愁,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水平。

    时代大潮下,我们真正担心和忧虑的是什么呢?是一种固有阅读形式的没落?还是担心信息碎片化下的垃圾内容遍地化?我们一方面为信息的唾手可得而欢呼,另一方面则为精英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操守不在而哀叹惋惜。

    纸媒已经开始与互联网对接,推出了丰富的融媒体产品,改变原来的单一报纸载体,组建起渠道丰富、内容充实的报业集团,形成了立体式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过去,纸媒工作者被看作是知识文化的代名词,他们经过严格训练,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掌握重要信息渠道,并通过独立见解和专业解读向读者解构当下的世界。今天,当每个公民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大家都掌握着自己的麦克风,新闻工作者需要完成从“给受众提供娱乐商品的内容制造商”到“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操守来做社会的守望者”的角色转换。

    在当今人人都可参与并且发表评论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碎片化引发了信任危机。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慢慢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以“公信力”著称的头部新媒体上。新媒体时代为纸媒过滤了一批没有思想沉淀,随波逐流,无法沉静在快节奏生活中丧失自我的人。未来的纸媒将逐渐“媒体化”,偏向于产出具有收藏价值的精致资讯。

    订阅地方机关报越来越被强调为一项任务,然而这样的任务只能用“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来挽回。对于纸媒来说,如果想一味依靠地方财政支持,不去做内容创新的话,那么纸媒终究会失去生命力,如果能跟新媒体相结合,走出一条线上线下互动的路子,它们则依旧能保持着对现实的追问,对时代的解释。

    当一张报纸的影响力还不如任志强、俞敏洪的一条微博时,就注定了这个信息渠道的衰落。纸媒的死是伴随着时代的而行的,但是这个社会依旧需要这些新闻的守望者,只是他们的发声渠道变了。一边纸媒萧条,一边数媒浪潮。纸媒体迟早会变成新媒体,但是观点和共识是永恒的刚需。纸媒,顶多是一种载体和依托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一个行业走向没落,时代抛弃了它,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zi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