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杭州女童:一个家庭的悲剧,无良媒体的狂欢

杭州女童:一个家庭的悲剧,无良媒体的狂欢

作者: 互联网那些事v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18:01 被阅读0次

章子欣的尸体找到了。

2019年已经过去一半,恐怕还没有哪个新闻,能引起如此广泛而又深刻的同情。

从女孩无故失踪开始,各路好心人纷纷提供线索,无数网民开始不断追踪最新进展;听到两名租客自杀的消息时,人们心凉了半截,却还抱着最后的希望:是不是孩子走丢了,租客没法交代才自杀?——至少,这样还有找回来的可能。

然而,最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很快,小女孩的尸体被搜救队找到。

根据采访,孩子打捞上来时已近面目全非,在场的搜救队员很多都哭了。

目前,案件的细节警方还在进一步侦办中,但无疑,这个小生命的消逝已经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可是,在整个搜救和调查的过程中,也不断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谩骂、侮辱女孩家长的,趁机宣扬邪教、制造恐慌的,不断“爆料”小女孩隐私的……警方被逼得一次又一次站出来辟谣,但依然有人言之凿凿,说一切都与一个神秘的祭奠有关……一时间,人心惶惶。

可是,为何舆论会演变至此?这时,就不得不提麦库姆斯的一个理论:议程设置。“媒体决定不了大众怎么想,但却可以决定大众想什么。”

越是牵动无数人神经的重大案件,越是扑朔迷离的情节,媒体作为唯一的权威信息源,几乎是决定着事态发展的走向。

可是,有些无良媒体的失态行为,却让事态整个陷入了混乱……接下来,小编想冒着被封号的危险,数一数媒体的“三宗罪”。

回顾整个事件,依旧疑点重重。

01.

媒体第一罪:假新闻

当一个事件变得残暴而神秘,谣言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民众有着天然的不安,总是把这些事件向着更恐怖和诡秘的方向联想。这时,媒体作为话语权威,往往是阻碍谣言的唯一途径:正确的、开放的报道,可以用事实抚慰人心,这几乎是大一学生都懂的道理。

可是,当警方一次一次出来辟谣一切与邪教无关时,有的媒体却依然热衷于制造某种联想。

一切还在调查,可有的媒体却已经将整个事态定性:走火入魔的租客,冷漠不负责的家人,被嫌弃的女孩的一生。

为了圆满自己的“故事”,他们甚至不惜造谣,传出了“家属决定海葬”的消息:

网民骂声一片:小女孩在水里漂了几天才找到,如今家属却又要把她送进冰凉的海里。一定是因为不爱,一定是因为冷漠。

或许,父亲从来就不喜欢女孩,所以也懒得让她入土为安;或许,一家人只是觉得淹死的孩子“晦气”,不愿将她带进家门……还未从丧女之痛走出来的父亲,一时成为众矢之的。

很快,父亲出来辟谣:他和家人从未想过海葬,也不曾有任何媒体向他采访过这个问题。

所谓捕风捉影,还有风、有影可捕,而这条谣言,几乎就是“开局一张图,新闻全靠编”;而轻易就可以联系上父亲本人的澎湃记者,却连在微信上问一句都不肯。

大众的善心和愤怒被利用后,一切都会转变为流量,成为一口“鲜美”的人血馒头。可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句话几乎是所有新闻学子的第一堂课。

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披戴“无冕之王”的荣誉,却连最基本的核实流程都忽略、缺失,人血馒头,好吃吗?

02.

媒体第二罪:过度曝光

见过章子欣的人都说,小女孩白白胖胖的,很有礼貌,也很可爱。

她是一个被爱滋养着长大的孩子。虽然家庭不算完整,但陪在她身边的人,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想要看她好好长大。

所以,她去世时,最悲痛的莫过于家人。自责与内疚,早就足够杀死一个人,然而,他们却还不能坐下来,好好消化这份悲痛——

从遗体被打捞上那一刻开始,新京报的记者,早就等在了警局门外。章父几乎是时时刻刻被追踪着。

见到尸体那一刻的失态,此后的数度崩溃与自责,还有处理后事时的慌乱无措,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摄像头记录下来。女孩的遗体,更是被拍了千万次……

女孩生前的影像,亦被翻出了无数次。因为家里是做旅游民宿的,所以曾经有不少游客记录下了和章子欣的互动。

那些镜头经新京报这样的“权威媒体”传播过后,吸引了十足的眼球,更引来新一波谩骂。

“不要对死难者家属进行二次伤害”,这也是一个新闻学学生都懂的伦理道德。可是,面对巨大的流量,有的媒体宁可让这些悲痛至极的家人,一次次重温孩子生前的模样,宁可让他们在殡仪馆前接受采访甚至直播。

吸引了几万粉丝、几万评论,可是却丧失了作为一家媒体的良心与信誉,何必,又何苦?

03.

媒体第三罪:平台责任缺失

如果说传统媒体尚且需要考虑业内声明与伦理道德,那么自媒体面对热点新闻,就如同蚂蟥遇见新鲜肉体。

缺乏统一有效的标准,各类失范行为,渐渐在此发酵。

而作为业内两大知名自媒体平台,微博和知乎,却眼睁睁地看着案件被扭曲、被编排、被故事化。

一个家庭的悲剧,却成了集合玄幻、情感、报复、血腥等诸多因素的深夜厕所读物;被消费的苦难,从一开始就没得到应有的尊重……

自媒体依赖的,是平台;而目前唯一能及时管理自媒体的,也是平台。但是微博与知乎不仅没有封禁这些讨论,反而一次一次,把女孩的大名直接推上热搜。

从遗体曝光开始,到殡仪馆直播,再到女孩生前的影像……比起报道,这更像一次“扒皮”。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滴滴顺风车遇害案”。一个花季少女的逝去本就令人痛心,紧接着,公众号大肆铺张的色情描写,百度用户的下流讨论,微博将女孩生前账号直接挂上热搜……这一桩桩一件件,依旧历历在目。

可是,吸血的公众号已经被查封,百度也早将那些用户封禁,而微博与知乎,这一次却依然照旧,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

百度和微信尚且还知道,挨打要立正,做错事要道歉;但这些平台打着言论自由的名义,号称“深入讨论”,实则消费死者。

至今,没有账号被查封,更没有言论被管制。女孩的悲剧,依旧是舆论的狂欢。

悲剧走到今天,需要问责的明明很多:缺失的监管,沦丧的道德,留守儿童面对的残酷现实,农村与城市的割裂……可是至今,没有任何有质量的报道,更没有任何谈得上深度的调查。

报道把火力集中于受害的家庭,对真正的罪犯却不闻不问。

仿佛一句“家长的错”,就可以为背后复杂的社会现实,盖棺定论。

都说百度吃相难看,可现在这些号称喉舌与真相的媒体,吃相才是一个赛一个的难看。

他们津津乐道女孩的死状、女孩的隐私,疯狂骗取流量,题目怎么煽动怎么来,内容怎么劲爆怎么来,什么隐私什么二次伤害,哪有流量重要?曾经的无冕之王,就这样变成了现在的无名之犬。 

这个时代,人们需要真相,更需要好的引路人,带我们通往真相。

复杂的互联网环境里,无数的声音等于没有声音。

媒体最大的价值,就是能发出更权威、更清亮的声音,盖过噪音和杂音。

只有这种声音,才足以矫正人们的思想,从思想改变行为,从一个人的行为到所有的人的行为,最终,让社会变得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杭州女童:一个家庭的悲剧,无良媒体的狂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zt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