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学习写作的好方法就是先阅读,有了一定输入量以后,再通过拆解一些好文章,也就是把别人的文章按照标题及主题逐段分析,学习别人是怎么选题怎么架构文章的主题结构的,以及别人是怎么应用一些写作技巧使得文章锦上添花的。拆解好文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了。
怎么拆解?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拆解。
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
这是一篇,今天,2020.12.13,发表在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上午我打开此文看它的点击率有5万加,还有4.5万人点击再看。
现在以我之粗陋来浅析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点击率和转发率能在一时间这么高,成为一篇爆款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当及不到位之处,请各抒己见,指出来,帮助我提高。
一.说说文章的开头
这篇文章的标题以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这样一个问题式的句子,一下就把我们吸引住了。我们想知道:不能忘记什么呢?
文章的起始只用了一句话,就开门见山的告诉我们:今天是第七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国家公祭日。接着作者说,我们不能忘记83年前的那段历史。
这里作者在文章里插入了一个醒目的数字图片:30万死难者,遇害者。
开篇简明扼要,直接点明文章的主题,值得赞许和借鉴。
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社会公认的已经有定论的社会历史事件,在此历史事件的纪念日推出很容易成为热点。
但要想不被毙掉,被官媒采纳上稿,没有接下来的中段有高水平的用心创作是不行的
二.说说文章的中段
此篇文章的中段如同猪肚,里面很有货。
有大量的图片和实例值得人们记住,所以看到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后,我立马转发也收藏了。
这是一篇有理有据,不是在喊口号的文字。
文章分三点以法庭作证的方式分别交代了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
1937年12月13日,八岁的夏淑琴记了一辈子的事:一队30多人的鬼子进屋摔死一岁的小妹妹,母亲及大姐二姐分别被轮奸惨死,她也被刺三刀昏死过去。
这一真实的历史场景,被美国牧师马吉拍摄下来还有文字说明,同时也被一个叫拉贝的德国人记录在日记里。
2.他们是历史的追寻者
一是《南京大屠杀》的作者美籍华裔张纯如呕心沥血写完这篇历史巨著。
二是1936年出生于南京后随家人迁居台湾的邵子平,成立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一直在寻找南京大屠杀的证据。他们找到拉贝后代50多位。最后说服拉贝的外孙女在1996年12月12日把2000多页记录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向全世界公开。
3.他们是历史的捍卫者
一是马吉的孙子:被南授予南京市民和户口,他要重拍爷爷马吉走过的路。
二是张纯如因写作《南京大屠杀》得了抑郁症,36岁自杀。
三是律师团帮助夏淑琴胜诉。主任律师病逝。
2000年10月起谈臻、吴明秀等律师代理了夏淑琴老人。诉日本右翼分子名誉侵权案,开启了在我国境内起诉日本右翼分子之先河。谈臻和南京律师团赴日本反诉。对日本右翼分子展开法庭上的斗争。这场举国乃至举世闻名的案件前后持续了9年之久。以谈臻为代表的中国律师付出了巨大努力和心血。
2007年11月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夏淑琴胜诉。责令被告向原告赔偿450万日元。在胜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夏淑琴老人大声宣布
“我不是假证人。我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可否定!”
中段除了以上有血有肉的文字还穿插大量当年官方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图片。这些都使得这篇文章感人,同时给人力量,也给人省心和深思。
三.说说文章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自然而然点题说明强调
“为什么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
文章以四句强有力的排比句总结到:
因为在这场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中有30万同胞失去了生命,因为幸存者们带着屈辱和伤痛勇敢而坚强地生活着;因为有人冒着生命危险
记录下历史的真相;因为有人为了追寻历史的真相,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文章的结尾还应用了朗朗上口的长短句来结束此文。
时间可以带走证人
但时间本身就是永恒的证人
83年的时光里
这曾经的劫难
已经化为了恒久的坚持
巨大的勇气
和沉甸甸的责任
只有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才能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只有捍卫历史的真相
才能守护和平与正义
此篇文章值得细品和评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