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30850a1754feaeb0..jpg)
1
日剧《UNNATURAL》第一集
一对夫妇造访UDI(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拜托他们查明儿子高野岛渡去世的真实原因。警察认为高野岛渡死去的原因是是虚血性心脏病。高野岛夫妇认为儿子很年轻,喜欢登山,身体健康,绝对不会死于这个症状。女主角三澄美琴解剖后发现死者心脏没异状,反而发现了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也就是说死者死亡的原因是中毒......
好了,不剧透了。只想说,这是朋友推荐的剧,非常好看,不辜负网络上评论的2018年最好剧的称号。
对我个人而言,我并没有看完,看完第三集,慌忙告诉自己要停下来,一定要再慢一点,不然真的有可能辜负这样一部好剧。
查了一下编剧野木亚纪子的资料,了解到原来她真的是很有名的编剧,这两年大热的日剧作品《逃避虽然可耻但有用》《重版出来》等都是她的手笔。好吧!我又多了一个崇拜的对象。
以上都是废话,言归正传。
2
日剧《UNNATURAL》第一集里,UDI在考究死者究竟是中什么毒而死的过程中,将相关部位进行了送检,仪器没有探查到结果。
我几乎与剧中的男主久部六郎一同长叹一口气,说,没有中毒(这声感慨好及时,完全是相声中捧哏的角色定位,代替观众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然后剧情推进,告诉大家仪器只能查出已知的200种毒。仪器没有探查出结果,不能够说明未中毒,也许中的是无名之毒。
好吧!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无名之毒。
继续解释,毒与非毒其实界限很模糊,区别只在于用量。如果有线索表明可能中了什么毒,比如河豚毒,是可以特别进行检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ccab2aa8bfef7cfe..jpg)
然后剧情推进,在一系列碰壁之后,引出了MERS(一种类似SARS)的病毒,最后查明,高野岛渡因为到医院检查不幸感染了病毒,并因此传染给了同事,两人一同死亡。
好吧!本来不想剧透也剧透了。
3
剧情推演中,
因为怀疑中毒,所以用仪器进行了检测,查明并非中了已知的毒;
因为怀疑有别的中毒源,到死者家中对所有的相关物品进行提样;
因为考虑到两位死者都吃过饼干,于是对死者办公室的饼干进行了检验;
因为怀疑高野刀渡做药品研究的女友可能情变杀人,于是对特定毒剂进行了排查;
再然后,因为高野死亡前去过沙特阿拉伯出差,怀疑感染了MERS病毒,确诊。
我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对无明之毒的恐惧随着女主三澄美琴层层追问和剧情的层层推演而消逝。
因为这样一个过程,对法医学几乎没有好感的久部六郎明白了“法医学其实是面对未来的一门学科”。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57064ec39e934605..jpg)
而我则突然明白了最可怕的其实不是这个世界存在未知,而是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无知。
4
高野岛渡死去,警察认为死去的原因是虚血性心脏病。他们是故意认定他是正常死亡的么?不!他们是真的觉得高野岛渡是正常死亡的。因为他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并未察觉到自己的无知。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我们面临的知识诅咒的现状。
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关知识,我们将无法察觉到自己的无知,这真是让人无奈的现实。
所以,其实我们无知的第一重原因是知识储备不够。
只有高野岛渡的父母觉得难以接受,一个健康的人怎么就会正常死亡呢?
然后才有了女主三澄美琴解剖,发现高野岛渡急性肾功能不全,推测出是死于中毒。
当然女主也并非马上知道中了什么毒。可是在她的专业领域,她充分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无知,即使仪器无法检测出、死者居住地的所有物品无法检测出,但她知道这个世界存在有无名之毒,因为有了这份深刻的觉察意识,才驱使她一层层剥开真相的外衣,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意料之外的真相。
5
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免于无知么?
错了!
剧情会接着推进,带我们一层层扒开这个世界的真相。
第二集,烧炭自杀现场发现有冻死的女死者。谁也不愿意再查下去。警察查明死者生前有自杀意图,死者家属嫌丢人,杀人嫌疑人家人希望尽快结案。谁也不愿意再推进下去,除了自带圣女光环的女主。
若非剧情演进,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若只是停留在上一步,大约在真实世界中,那位被冻死的女死者会消息的悄无声息吧!
反正也是想死,自己去死与被别人害死有什么区别?
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发生后每个相关人以后的生活。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所以,即使想死的女主在死亡到来前萌发了不想死的念头,但她身边已经没有帮她的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6b1ddbe0a43f415d..jpg)
自助者他助,即使是警察,大约也只愿意帮助有求生欲望的人。
至此,我看见了无知的第二重原因,那就是对人性缺乏了解。
6
第三集争议很大。
女主作为代理证人到法庭阐释尸检结果,但庭上她看到了一个细节,完全推翻了之前的结论。于是她很果断的指了出来。
却被恼羞成怒的检查官指责为“年轻女性学者想出风头”、“女人就是感情用事”,搬出一位法医界泰斗对比她的结论,被打上不专业的标签。
甚至连拜托她申辩的受害人都不相信女主。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b0b18854b21c0296..jpg)
面对压力和否认,女主战斗力升级,开动脑筋,想了很多的办法,获取了压倒性的证据。可是在出庭作证的时候,却是女主的男同事出庭,扭转了审判结果。
很多人觉得受不了,我也觉得这种情节设置并不爽。按照臆想,女主就应该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自己在法庭上怼回来。
但认真想了想之后,反而觉得这样的处理很真实。要想将真相公诸于市,就需要了解自己,也需要了解这个社会以及对手。
如果纠结于女权主义表象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能还会像上次庭审一样落入不让人信任的地步;可能还是会让这个社会觉得年轻女性学者就是想出风头。毕竟,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啊。
所以,我们很多人无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对自己和别人缺乏了解。
因为缺乏了解,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会被一些情绪绑架,无法察觉什么样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倒不如学一学女主。
7
小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好简单,学会了1、2、3、4,会算加减法就觉得自己好厉害,什么都知道。
随着学业的不断深入,这方面的无知慢慢少了,其它方面的无知却仍然厚厚的遮蔽着眼睛。
比如读书。小学时候看《哈姆莱特》,被老师称赞“看书就该看经典,千万不要看言情武侠,不入流。”
果然挑书挑的厉害,非经典不读。即使是尼采《悲剧的诞生》这样完全没看懂的书也找来看,越看越头昏脑涨。
卡内基说,人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
果然是这样,亲身经历的挑书的过程就是这样。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即使你被关在厚厚的无知城堡里面,有时候也会被漏光线照射到。
那是高三,被塞了一本没有书皮的《喜宝》,才知道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世上还有这样的书可以看。
后来才知道,这原来就是言情。
慢慢才知道而小时候老师给出的“看书就该看经典”的建议,并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样子。才理解“越是无知的人,才越希望别人把他的无知当做英明神武。”
所以察觉到无知,是真的值得庆祝事情吧!
好了,又扯远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4698/2404ed5a8873836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