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会学习的那些人,通常知识密度都很大,会把每一个个孤零零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等到考试的时候,自动从大脑的知识储备中提取与之相关的答案。可是到底如何快速地有效地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呢?
总的来说,有以下四个步骤:
1,快速地摄入知识细流
2,蓄水,可以运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这些工具写成文字记录。
3,串联,把输入的知识点通过分类的方法一个个串联起来
4,输出。把自己思考后的结果写下来。
1,摄入知识
阅读是门槛最低也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便捷的途径。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写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对读书的一种态度。喜欢读书,不在个别字句上下功夫,每当领会了其精神实质,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读书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可以不受自身环境的限制开阔眼界,既然开卷有益,那你平时都是咬文嚼字般地读书吗?
马南邨曾经在《不求甚解》这篇文章上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读书要不求甚解。不能在不理解的字句上过分下功夫,而是只求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从文章的精神实质倒推出文章的段落的中心,字句的中心。所以,我们读书时可以忽略文章的旁枝末节,其中书籍真正想要表达观点的也就那么几段。那如果是像《红楼梦》这样的书籍,一页页地阅读,获得美感,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也蛮不错的。
快速阅读一本书有三步:
1,快速阅读一本书的目录及序言,了解书本的大致内容和框架。
2,通过豆瓣,知乎,百度等渠道阅读书评或总结,了解核心观点。
3,带着核心观点阅读书籍。领会文章的中心。
2,记录金句
我们每天都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公众号,视频,回到家感觉今天收获满满,但是第二天起床又发现昨天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样。人的大脑是有一个遗忘曲线的,人类懒于去记忆较复杂的东西,往往会以为浏览完了一篇文章就记住了文章的观点,其实不是。观点是别人的,而你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又怎么把它记下来呢?
所以,平时我们需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把一天中看到的觉得很好的金句摘抄下来,这个时间不会花费太久。慢慢地养成这个记录的习惯,让自己保持对文字的敏感,对以后知识的串联做个铺垫。
3,串联,把零散的知识细流汇成瀑布
虽然积累了那么多的故事,但是有的时候往往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这些知识。要知道,国家把学科划分为了法学,管理学,艺术学,土木工程,新闻等科目,我们掌握的一个个知识仿佛是大西洋的一个个独立的岛屿。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历史,地域等方面找出彼此之间的异同点。
比如,《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主要表达了一个观点:富人购入资产,而穷人购入负债。如果你把它同历史联系起来,可以这样想,古代的富人是不是也是通过这一条件富有的呢?这样多去找两个事物的联系,就像是在两个孤零零的岛屿上搭建了一座桥。你的头脑中的连接点越多那么学习力就越强。
一个拥有强大学习力的人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超乎普通人更快速的成长的。
4,把头脑中掌握的知识快速地记录下来。避免遗忘。
有一些人,看完一本书后就喜欢向他的朋友一遍又一遍讲解,这样他对故事的走向记忆会更深刻,只有你把观点输出来时,这个知识点才是彻底的掌握了。所以,很多同学上课听得懂,下课一脸懵,是不是就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了?试着,把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一遍遍的讲解给你的同学,效果保证会一路高升。
PS:看过这篇文章的你,也一定要试着去运用我所说的,如果仅仅只是浏览了这篇文章,那么对于你来说,这其实没起到什么作用。不过是徒劳无功的“假勤奋”罢了。你们可以说说浏览完我的文章后有哪些收获,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