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不代表懂。没经历过,不代表无知。
你大学都没毕业,你懂什么?你还在实习,你懂什么?你都没对象,你懂什么?你都没结婚,你懂什么?你娃都没有,懂什么?
从小到大,我听过很多类似的话,相信很多人也都听过。类似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都挺有道理,但往深了想,漏洞百出。
我大学没毕业,并不能说明我不懂这个社会的残酷。我还是实习生,并不能说明我不懂如何干好一份工作。我没有对象,并不能说明我不懂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我没有结婚,并不能说明我不懂如何做好一个丈夫(老婆)。我没有子女,并不能说明我不懂如何做好一个父(母)亲。
很多人都会用自己的经历来判断别人的能力,这是十分可笑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工作很多年,依然不具备起码的主观能动性。有很多人谈了很多次的恋爱,依然不知道爱情不光是性爱。有很多人当了很多年的丈夫(老婆),依然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老婆(丈夫)。有很多人做了很多年的父母,依然不知道如何教育晚辈。甚至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子女,都不知道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
每当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抱怨他人、工作或生活的时候,如果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晚辈,不小心说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和见解,往往都会得到对方强烈的怼击,或者是一句不屑的回应:你又没经历过,你懂什么?
在听到对方和自己不同看法或观点的时候夹带垃圾情绪不假思索的就怼回去,这样的行为叫做习惯性心理性防卫。绝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习惯行为,我个人也是如此,只是稍有分寸一些。
但自从我懂了这个心理学概念以后,分寸就更好把控一些了。因为我知道我可以不认同别人的观点,但不一定非要用情绪和语言的暴力来攻击别人的观点,甚至是人身。相反其实还可以做些更有益于完善思维的行为,比如把自己不喜欢但实际上却很有用的观点纳入到自己的思维体系。慢慢的把那些不喜欢但有用的变成喜欢的,并且属于自己的。
可是这样的概念很少有人知道,更少有人做到。所以一生都在自己狭隘的思维小屋里面焦虑转圈的人很多。别人的观点和思维来串串门,连敲下门都能让自己惊慌失措,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把思维迅速调整为主动防御状态,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擦枪走火的情况,由主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攻击。
这个行为有一个通俗的叫法,就是固执。
我即便不懂,但是我不固执,去反思,迟早会懂。相反,如果固执,即便暂时懂,但停止了反思,很快就会变成无知。
就比如再用自己父母以前对工业时代的自己粗放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十有八九子女和自己都会被固执所控制。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孩子和工业时代的孩子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现在的我们或许能搞懂以前的自己,却很难弄明白现在的他们。所以问题就出在,他们走远了,但自己还在原地。自己依然只用经验和经历来习惯性的评判早已裂变的环境和后辈进化过的大脑。
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就是“过来人”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原来差太多了,真是一代人不如一代人了。这种固执的想法和做法阻碍自己生长不说,还会阻碍后代生长。各种长幼或层级关系之间的种种矛盾很多都是产生于此。
毫无疑问,我们都讨厌固执的人,讨厌自以为是的人,讨厌说你没经历过,你懂什么的人?但讽刺的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人,甚至包括我们的父母。更恐怖的是可能我们自己也在变成这样的人。慢慢变成了一个总是习惯评判和讨厌别人,甚至开始讨厌自己的人。
或许这一切和我们身处的复杂且分裂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但适者生存的法则从来不会挑剔环境的好坏。所以大脑停止生长的人只会越来越搞不懂别人,越来越搞不懂自己,也就越来越容易被淘汰,并成为矛盾的根源。这无疑是残忍的。但反过来想想,世界和平,社会稳定,这样的人越多,大脑一直保持生长的人在未来的机会也就越多。
虽然大脑一直生长的人总有受不完的气,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但现在和未来其实一直都是这群人的。因为这群人即便不懂,也从不固执。而且能通过向内生长来消化现实的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并创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慢慢变的更被需要,更有价值。而不是把压力和负面情绪直接转移或者通过一定的隐忍但最终还是发泄在关联方甚至无辜者身上。慢慢被他人讨厌,孤立,从而失去生存的价值。
最后发散的想了想,人是这样,组织也是这样。而且后果可能更严重。因为一个组织的固执会影响所有的组织成员甚至是其他诸多关联方的固执。
就比如我现在所服务的客户超级固执,甚至有时候不可理喻。我偶尔也会被带错跑偏,痛苦不堪,哭笑不得。但那又如何?很快我又会把自己的灵魂拽回到正常的轨道。而且我会更加庆幸,因为我在进步,而他们在后退。就如富兰克林家中被盗以后没有悲伤反而庆幸的说了一句:还好偷东西的不是我,而是他。
你没经历过,你懂什么?还好说这句话的不是我,而是别人。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放下固执、偏见和评判,因为自己的尺子只适合丈量自己,对于别人,就得用适合别人的尺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