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理解
我还记得中学读书的时候、课本和老师对这句话的翻译是: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劝学?鼓励大家学习之后再学习,反复复习同一种东西。
所以当时读书的我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因为真的没有啥乐趣、每天听老师讲课就很枯燥,讲完后做作业、做完还得复习。尤其是一些几何代数,学一次就已经够了,还得反复背公式做题。你说痛苦不痛苦!所以,当时是很不赞同这句话的,不过还是很崇拜孔老先生的,总觉得学习这么痛苦的事,这位老先生还如此喜悦。内心是由衷佩服他的毅力啊。但是,心里还是充满疑惑,老先生真是这么理解学习的吗?
最近看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对里面的一些见解深有同感,其中这样写道:讲句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太通达人情世故了。可见他根本不认同这种解释。
那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得理解这句话的重要几个字。
我们先谈“学”何为学?
读书?确实古汉语“学”的含义指代通过脑力活动、从书本上获得知识或经验的行为。但是现代得话如果你还只认为读书才是学,那你这学也未免太局限了。看书只是一方面。听一堂课,看一部电影,爬一座山、品一杯茶。观日升月落、历春秋更替,无一不是在学。所以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是学问!
何为时?
本意是“时机,时代,经常”等,引申含义还有时机,机会。这句话中我更倾向于恰当的时间和机会。
何为习?
“习”作为动词用时,全部与肢体活动有关,主要用来表示动作模仿,如“习礼、习站、习射、习用干戈”等等,表达“演练、演习”等含义。这句话中我更倾向于实践和练习的意思。
所以总结一下我对“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的解释:(通过读书、听讲、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学到了(知识和本领)并有时间和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它、验证并完善它,不正是值得快乐的事吗?这样看来,孔老先生的本意其实是在倡导一种“学以致用”的理念,而决不是那种所谓“死读书,读死书”的错误行为。
所以在追求真理、获得智慧的路上,一定是少不了“实践”这一行为。知识和智慧之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那就是“实践”。任何知识都是别人的东西,而智慧是属于自己的,一种运用知识、体验知识、实践知识的反省和觉悟。由内心生发而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