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合理的大笔花销拮据
而不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适当节约
事实上,快节奏的碎片化生活有很多小额花销会对个人理财造成不小的压力,每个月这些花费甚至会占到收入的1/3。
颇有感触的是身边喜欢抽烟的朋友总是习惯性的三十五十买香烟,每次掏钱的时候都不感觉是很大的数目,但是积年累月起来并不是一笔小钱。
一包中档香烟50RMB / 每个月抽10包=6000RMB/ 年;
一杯星巴克35RMB / 每个月20次= 8400RMB / 年。
仅是咖啡和抽烟两个普通的习惯,每年的花费都会达到1.5万元,更何况一些诸如下午茶或更贵的碎片化花销了。
这些花费事实上,是可以尽可能压缩或者节俭的。小额花销的适度削减可以每个月存下一笔不多不少的钱,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很大作用。
其次是网购,在淘宝或京东等网店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几遍“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还是仅仅图方便。
淘宝APP和网站中一直弱化记账功能,事实上是在模糊化“消费”的概念。
试想在现金为主的若干年前,拿着十几张纸币消费造成的负罪感远高于如今的输入支付密码。
贰
没有钱,穷
所以就不需要理财了
哪怕你是学生,或者刚入职不久,暂无积蓄,也一定要学会理财。
理财的概念是,在我最需要钱的时候,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在这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而不是我当下一定要很有钱才可以理财。
见过太多以自己收入不够高,自己还年轻,自己是月光族而觉得没有理财必要的人,这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思维堵死了。
理财不是投资,它是让你在开始积累财富的同时,为自己的未来目标进行规划,与有钱没钱完全没有关系。
“理财就是理生活”当你真的去学习了,才会认同这个观念。
叁
不懂负债或者过度负债
不会负债的人可能会失去一次重要投资机会,深陷负债的人可能会失去整个人生,良性的负债可能会加速我们的富有,恶性的负债可能会加速我们的贫穷。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一个美国老太太和一个中国老太太去世后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
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钱买了新房”。
这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美国老太太靠负债,住了30年新房;中国老太太靠储蓄,30年后才买到新房。
两种不同的投资观念,可以说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在买房这件事情上面,显然负债买房比储蓄全款买房更为聪明和划算。
经济学家吴小平在谈到年轻人买房的问题时,其说的道理很直接:年轻人,要敢于借债买房子!人有人运,国有国运。
这时候大家不努力一把,不杠杆一把,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必须要在垂暮之年之前,变得富有。
负债买房,如今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如果还有全款买房的人我真的想对他说一声,土豪请随意。
好的负债会令你越来越富有,我们要警惕坏的负债,坏的负债会令你越来越贫穷。
如果负债是为了武装自己的大脑,或是购买增值性商品,如房子或者是投入到一个很好的创业想做,又或者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支出如家人生病,借贷是有必要的。
但是花费在吃喝玩乐或日常生活的消耗品上,例如吃一顿大餐、买件名牌衣服、到KTV唱歌、和朋友聚会,则一定要量入为出。
宁可克制消费欲望,也不要借钱来花,不然刷卡透支成为惯性,沦为卡奴,日子就不好过了。
深刻地理解负债,利用好的负债,杜绝坏的负债,这无疑是一门必修课吧。
肆
是太注重节流
而忽视了创收
节俭是一种传统习惯,很多人不断压缩生活成本,在饮食、着重、社交等各个方面,能省则省。
他们以为这是通向财富之路,但其实是通往贫穷之路。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纳森做了长期研究,得出结论:长期太忙或者太穷,会变傻。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有带宽,如果太节省,大脑就将所有精力聚焦在省钱上,从而引发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下降。
比如说,明明有一个不错的机会,但只看到眼前的损失,不考虑未来的增长,错过了300万的房子。
要实现财富跃迁,不能靠同一个维度的节省,而要上升到另外一个维度,抓住更广阔的机会。
同一维度的努力,只会有一两倍的变化;不同维度的进步,才有会指数级的质变。
举个例子,从月薪1万到月薪两万,并不能跨越阶层。从月收入1万到月收入10万,就实现了“小富”。
怎样才能从1万到10万?原来你每天八点下班,即使你干到12点下班,也不可能实现。至于说靠省钱,就更没谱了。
重要的是创造新的现金流,改变你的收入结构,重塑你的商业模式,而不是对原收入做细微的改进。
改变个人商业模式是一项结果,它需要坚实的“铁三角”做支持。
我把它称作“财务自由铁三角”:
认知升级:通过学习,获得了看世界、看商业的新思维;
社交连接:通过连接,找到了与他人合作的可能性,获得了不公开的“暗信息”;
模糊机会:新机会出现时,模糊不清,很多人看衰,你提前一步布局,就有可能获得红利。
如果拼命省钱,不可能投入资源去提升“财务自由铁三角”。
学习、社交、挖掘新机会,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盲目省钱,只会离真正的自由越来越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