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远|30年前和30年后喝酒的区别
一、30多年前喝酒用小盅,慢抿细品,喝的是感觉是享受;30多年后喝酒用茶杯,大口猛砸,玩得是义气是豪爽。
二、30多年前喝的酒虽不值钱,但是纯粮酿造,能滋补养生;30多年后喝的酒大多属于勾兑,这精那精就是缺少“粮食精”。
三、30多年前喝酒是件奢侈事,只有逢年过节、贵客登门和喜事大事才动酒,且多在家中,切个凉盘,弄个花生,炒点鸡子足矣;30多年后喝酒成为家常便饭,换着饭店喝,轮流做桩喝,大喝经常有,小酌三六九。
四、30多年前聚会多是aa制,要么凑钱凑菜凑酒,要么抓阄捉大头;30多年后聚会喝酒是凑人头,求全忌缺,宁多勿少。
五、30多年前由于酒质好,喝的少,喝酒相对安全;30多年后随着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既怕自己喝“惨”伤身,又怕别人“出事”担责,喝酒成为“危险活。
六、30多年前,喝酒系中老年男性的“专利”,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辛苦劳累压力山大,需要解乏和排解情绪,更是因为他们作为一家之主负有交往应酬办事的责任;30多年后,喝酒群体里不仅多了青年和学生,而且多了不让须眉的女性身影,“女酒鬼的故事”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据媒体披露全国酒民已超6亿,呈现低龄化和全性别化。
七、30多年前,喝酒的动机、名目比较简单,多与心情、感情和家庭有关,如待客酒,满月酒、婚庆酒、祝寿酒;30多年后,喝酒多与工作、利益、办事有关,名目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瞭乱,如招待宴,请托宴,商务宴,晋升宴,升学宴,谢师宴,开业宴,发财宴,乔迁宴,接风宴,饯行宴,迎春宴,节气宴,丧葬宴。除此,熟人好友间隔三差五喝闲酒,疫情期间自斟自饮喝独酒也十分风盛。
八、30多年前,喝酒遵循“酒不可杂饮”的古训,即在同一宴席上只喝一个类型一种度数的酒,绝不混喝。30多年后混搭混喝几成常态,不仅不同制造方法、不同酒精icon含量、不同香型的白酒混喝,而且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啤酒和带气饮料混喝,有的甚至兑着喝,名曰“三中全会”、“五中全会”,如此这般哪有不醉酒不伤身之理。
九、30多年前喝酒,边喝边聊,小盅慢饮,讲的是“感情深、互关心”,“酒到微醺”,适可而止,酒场上洋溢着“情”的氛围;30多年后喝酒,讲的是“感情深、一口闷”,看酒量少,看饮量多,一人带头个个见底,酒桌上洋溢着“拼”的氛围,这与科学、文明饮酒是相悖的。
十、30多年前,无论是喝酒频次还是数量均远不及今日,但人们对酒与药相克保持理智,坚持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30多年后,除了对个别药物禁止喝酒有所警惕外,不少酒民走的是酒瓶药瓶两手抓、边污染边治理之路,在酒桌上打胰导素、吃降压药、降糖药、感冒药的屡见不鲜,甚至打着“吊针”端酒杯,轻则造成身体不适或影响疗效,重则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作者简介:
谢振远,河北省衡水人,资深骑行爱好者,知名品酒专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