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教育没能教会我们的……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教育没能教会我们的……

作者: 蜡笔小新有个妹妹 | 来源:发表于2016-06-06 00:41 被阅读82次

从广义上说,教育应该教什么?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认识、思考、改变。

教育在认识层面的意义,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意义,即传授知识,将前人积累的经验传递给学生,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只有一个人对各种事物都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学会理解。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在学习知识,这一点再清楚不过,在此不再赘述。

重点想说说教育的后两点作用。教育应该教会人独立思考,所谓“启智”也是这个意思。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仅仅是手机,我们每天刷新着无数的新闻、评论、文章、图片,在这些庞大的观点中,我们潜移默化、不假思索地吸收着、内化着,那些偏激的、愤怒的言论,必定会变成有害的毒气渗透进人的心灵,使人“妖魔化”。我们很容易变得戾气深重,善于讽刺辱骂,而拒绝理解包容。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键盘侠”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不迷失自己?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可惜的是,学校没有教会我们思考,甚至扼杀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校对学生成绩和言行举止有严格的规定,只要求学生在既定框架里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从不解释为什么,也不需要问为什么。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然成为指令的傀儡,麻木地执行着“上级”交给的任务,为了完成而完成,过程中没有思考,没有疑问,没有积极性,甚至对一些荒谬的地方视而不见。学生已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辨别的能力,习惯了一味的接受。

当周围的环境不再是校园里的单纯简单时,当社会的鱼龙混杂扑面而来时,他们只能被迫接受,人格变得扭曲,再把这样的戾气释放给更多的人,恶性循环。所以说,所有过错从根本上都是教育的过错。当教育培养出的人是“恶”的,这种“恶”必然会感染一代人。

教育要承担起向学生传递“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任务,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学生观。

首先,教师不应该把教学当做单纯的完成任务,不应该把教育当做单纯的传授知识,要认识到自己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思考的习惯。当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愚蠢的教师会向学生解释正确的做法,然后要求学生反复牢记,倒背如流,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当更多的问题出现时,学生依旧不知所措。聪明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这样得出的结论是灵活变通的,也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后面对问题时起码能够理性、冷静的分析思考。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的开放形象,而不是一所控制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劳教所”。学校是知识的宝库,但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的枷锁。学习知识是为了独立的思考,学校对于学生的行为应该少一些硬性的规定,提供灵活多样的选择,联系社区、家庭,将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氛围。只有在百家争鸣的状态下,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不同的观点,才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思考”,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改变”。如果思想不付诸于行动,只能是纸上谈兵。当我们看到社会种种问题:不公平竞争、钱权交易、陈腐的体制,我们都选择了沉默甚至助纣为虐,谁来扛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大旗?如果我们面对社会的黑暗面,不去尽自己的一份力试图改变,只能沦为沉默的帮凶。敢于质疑、勇于反抗,是改变的第一步。

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教育再次起到反作用。现在的教育,更多的强调“认清现实,适应社会”,并不鼓励人们逆流而上。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一群人都朝同一个方向努力时,必然可以推动历史的车轮!教育的价值不正是如此吗?的确,教育服务于当下的社会,要培养将来能适应社会的人,但不能忘记的是,教育创造的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精英,只有走在时代的前面,才能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这就是教育的前瞻性。

教育要教会学生改变现状,离不开认识和思考的基础。只有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理性全面的思考,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否则徒有一腔热血,容易被口号冲昏头脑。

改变的勇气,是指勇于质疑、敢于反对的精神;改变的能力,是指实践时改变现状的方法途径,二者不可割裂。既然要“改变”,就应该抛弃从前保守封闭的观念,让学生发现当下社会中的种种问题,鼓励他们批判、质疑,引导他们尝试改变现状。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为了消除社会问题,而是为培养学生勇于改变、善于实践提供路径,让知识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让认识上升为能力和情感。

总的来说,认识、思考、改变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三者缺一不可。然而必须承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附上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一段话: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精神价值: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它的使命是给予并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他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只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相关文章

  • 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教育没能教会我们的……

    从广义上说,教育应该教什么?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就是:认识、思考、改变。 教育在认识层面的意义,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意义,...

  • 大学到底教会我们什么

    这是我简书的第一篇文章,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想回顾一下我上大学以来的生活。 我高中毕业以前都是典型的乖乖女,我认...

  • 教育的三重境界,你修炼到了哪一重?

    文 / 霍辉 很多人认为,我们从小就开始上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这就是我们接受的全部教育,是吗?NO! 有的...

  • 逐梦今生

    《逐梦今生》 文/思君赋寒霜(子超) 我从十岁开始写东西,从小学到大学,没有拜过什么名师,也没能系统的学过,只是一...

  • 变质爱。

    她和他是同学, 从小学到初中, 从初中到高中, 从高中到大学, 她喜欢了他十六年, 如今, 十六年未开始的初恋, ...

  • 告别

    从小学到大学。课程有无数。却没有一门课教会我们如何告别。从来都是挥挥手,说再见,一闭眼,就以为真的可以这样过去。...

  • 大学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

    曾经,你化为一条锦鲤,跳跃于万人瞩目的龙门;而如今,你却像一只门前小雀,安逸于眼前的稻谷。 一说起大学,有很多人为...

  • take it easy

    现代教育并不能教会我们包容,自信,放松,幸福,我们无法在应试教育中学到它,都是在爱和被爱中学到的。 因为被包容过,...

  • 30岁职场老人想跳槽,还指望领导会从0手把手教你吗?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受的是紧张的应试教育,直到考入大学,才是真正的算是得到自由,父母不再过多管教我们。大学的学习、...

  • 我们的人生只是为了走上正轨吗

    我们的人生好像就是为了走上正轨,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那样,按部就班,学习,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教育没能教会我们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