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年,“拜灶爷”

小年,“拜灶爷”

作者: 逸二逸 | 来源:发表于2024-02-02 22:59 被阅读0次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昨天,大家都在过小年,北方的朋友们在群里说,忙活了一天包了好多饺子。

我家这边没有包饺子的习俗,也能感受到溢出屏幕的团聚氛围。

南北小年

以前没有注意到,现在才看到日历上写着「北小年」,还有「南小年」,昨天晚饭时我就跟老妈聊起这个疑惑。

老妈表示,她也不知道为何小年有南北之分,

“一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今天为旧的灶王爷卸任,明天为新的灶王爷上任。反正,我们是明天拜灶爷。”

于是,今天一大早,老妈就开始忙活拜god仪式。

正如七夕有专属的“慕仙七巧盘”一样,拜灶爷也有专属的供品——灯笼。

放上糖饼、水果,还有整条及切段的甘蔗,老妈就会开始“品神”——祈祷和许愿。

最后,以燃烧金银纸品、专属灯笼结束。

我家的小年,就这么过完了。

一家三口,没有大餐,也没有热闹,只有简单的拜拜。

习俗,每家都有独特的过法,心安足矣。

幸好,多日的回南天于今日结束,不然随热气而起的纸灰落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即便没有洁癖,也是很难忍受的画面。

明天就是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岁首。

有说大年初一为一年之首,有说大年初二开年为一年之始,还有说立春才是真正一年的开端。

这么看来,老妈说的灶王爷交班,貌似也说得通。新旧任灶王爷完成年终交接,新的一年任期开启。

小时候家里的老人、邻居的老人会跟我们说节日的民间非官方版故事。自己只当故事听完,却没有上心记牢。

长大了,给我们讲这些故事的人越来越少。

新一代的父母,有的如我一般记得不牢,传下去的故事变成了碎片。

有的贯彻执行“科学”育儿,这些故事不达“科学”标准,勿扰勿听。

传说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当下的三观总有相悖之处,或迷信无脑,或不合时宜。

不知为何,我对它们有一种不相信的喜欢。

清醒知道是假的,却有种听八卦的爽。

传说故事本身的情节很简单直白,却因一代传一代的传播方式,身上总带着点不多的神秘,以及虚妄的幻想。

把平凡或特别的日子,变得更特别。

就像过小年,光是团聚、包饺子不足以体现它的特别,但加上灶王爷交班的传说,这个日子就多了分传奇的吸引,更有记忆点了。

如今的一些监督的“眼睛”,以成人的视角代替孩子去“发现”童话故事的“不够成熟”,去“害怕”历史、战争电影的暴力血腥,去“纠正”神话故事“与史实不符。

个人感觉,有点矫枉过正。

试问,这些“眼睛”处于相同年纪的孩童时期,同样的东西看到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呢?

貌似现在的学校已经没有了这项活动,我的小学时代,学校会统一组织学生,在上学时间拉大队集体到电影院去看抗日战争、爱国教育题材的经典电影。

当然了,回来的作业就是观后感。

那时候的家长,不会担心电影暴力、血腥。说不定回家,还会另外给孩子们补充电影外的历史。

老实说,那时候虽说要写观后感,但要说对战争的理解根本就没有多深,没有老师观影前后的引导和说明,除了打仗两个字,哪里清楚电影说的是什么情况。

后来学了历史之后,自己重新看,才真正看进去的。

貌似又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在下只是对一些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感到有点惋惜。

继而联想到,近年来接触到越来越多因“过于保护”而被抵制的内容。

今日份胡思乱想,不能再想了。

相关文章

  • 今天是小年

    小年二十三, 灶爷要升天。 按时祭灶爷, 来年喜事添。

  • 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23过小年,过小年的时候,民间的风俗都贴老灶爷对联,据说腊月23日是老灶爷上天为下届老百姓祈福,对联上面写着:...

  • 小年

    爆竹响,小年到,祭灶糖,拜灶王,拜完灶王纳新裳,鸡鸭鱼肉入灶房,巧妇有为香满堂,幼儿闹,偷来尝,大人忙,笑骂郎,点...

  • 小年

    今天是小年。 按照风俗,小年夜要祭灶,要烙坨坨馍,晚上要炒几个菜。先让灶爷灶奶领了气,我们才可以动筷子。...

  • 接小年

    接小年 炮竹声声接小年, 欢送灶爷上青天。 求神摆供许心愿, 平安健康福禄添。 杨桂琴随笔!

  • 小年到了

    离新年越来越近了,转眼之间小年己到。 按我们老家的习俗,小年要吃灶糖和饺子。小的时候就听奶奶说,吃灶糖是供拜灶王爷...

  • 大家小年开心快乐!

    小年到,扫扫房,干干净,迎新春,过佳节;小年到,拜灶王,吃糖官,祁吉祥,求福运;小年到,购物忙,置年货,幸福伴,快...

  • 小年快乐

    喜鹊枝头叫喳喳 儿回家中传喜讯 人逢喜事精神爽 小年忙把灶爷送

  • 浓浓的年味——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在我们这儿,俗称“小年。”记忆中这一天的大事就是送灶家爷上天。至今日我也没搞明白,灶家爷是男是女。是男...

  • 芝麻糖,红豆包的故事,你知道吗?

    传统的小年,是要请老灶爷到家里吃芝麻糖,馒头。 记忆中奶奶,姥姥,婆婆,年年小年,灶台上摆放芝麻糖,火烧馍,口中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年,“拜灶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t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