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50,窗帘放下、电脑息屏,安静、昏暗的办公室内,同事们或趴在办公桌上小憩,或躺在折叠床上入睡,也有个别忙碌的同事还在敲着键盘。躺在折叠床上的杨和看着天花板,他虽毫无睡意,却也无心处理工作。
上午,部门发送了一份任命通知,表现优异的赵立卓升职了。
赵立卓毕业于名校,智商极高,工作中思路清晰,逻辑性也很强,总是能把握问题的关键。而且他也很拼,常常加班到深夜。部门规定每月的加班上限是130个小时,超出的加班时长不予批准(注意,是不批准加班,不是不让继续加班),而他常常加班到150个小时。
对于赵立卓,杨和心里还是有些羡慕的,不过羡慕的不是他的升职,而是他的能力以及对工作的那份热情。杨和虽然也算勤勤恳恳,但既没有赵立卓的才智,也没有那股拼劲,自然也没有人家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也越来越不喜欢这份工作,几年下来,上班逐渐演变成了一份机械性的重复。
除了羡慕,还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让杨和感到躁动不安。躺着的他望向天花板,昏暗的光线更是加剧了这份不安。
难道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聪明绝顶、不拼命努力就没有出路了吗?可除此之外自己又能能靠什么呢?紧迫、焦虑下的他无法入睡。
他悄悄地离开了办公室,没过一会儿就出现在了公司的一处池塘旁。在一个树荫下的石头上坐下后,呆呆地看着池塘里的金鱼,想要以此平复自己的情绪,毕竟下午还要继续上班,晚上还要接着加班。
“正是你滞留匈奴王庭的第三年,朕就放弃了与大月氏缔结军事同盟的念头...除了充实的国力,就是因为朕发现了卫青。”杨和不知怎么地想到了《汉武大帝》里汉武帝和张骞的这段话。马邑之谋后,汉武帝改变了对匈策略,被动转为主动,逐步放弃了对李广、程不识、韩安国等老将的使用,随即任用一批新人将领。卫青、霍去病也相继走上了军坛,自此汉匈攻守易势,也拉开了北击匈奴的序幕:直捣龙城、收复河套、兵指漠北、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正是汉武帝的战略转变,为大汉解除了边关威胁,边关百姓不再时时处于被烧杀抢掠的恐惧中;也正是汉武帝的慧眼识珠,让出身卑微的卫青成为了大汉的大将军,将另一个毛头小子—霍去病一步步升为骠骑将军,最终帝国双壁也为大汉带来了无尽的荣光。
杨和面对目前的困境,自也在考虑是否换个思路,在工作之外另谋一条出路。
若论聪明、拼命程度,他真没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但若论眼光,还是有几分自信的。杨和本就是个坐不住的人,天生好奇心重,对什么都有浓厚的兴趣,也敢于尝试。尤其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杨和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视野也比以前开阔了,想法也变多了。
或许是时候放下对这份工作的执念,经过这几年也不应再对其抱有希望,自己真的不适合这份工作,这份工作也不适合自己。况且他经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一丝希望:研究钱、追求自由,这份希望找得太不易,根本不舍得放弃。尤其是前几天看到的“财富”、“财商”、“富人思维”,让他怦然心动,更坚定了对这条出路的认可。
他找到收藏的书单,书单中《30岁前的每一天》的书名吸引住了他。即将而立之年的他至今依然无法自立,工作多年勉强混个糊口。大致浏览了一下该书的介绍,又看了一眼目录,其中“财富规划-踏上财富自由之路”的章节甚是对胃口。惊喜下的杨和立马下单,可一想到物流最快也要一天时间,而他连一天都不想等,今晚就要看到这本书,所以又取消了订单,计划下班后去书城购买。
晚上加完班后,杨和直奔书城,付款后火急火燎的返回住处,途中顺便打包了晚饭,就这样,他腋下夹着书、手里拎着盒饭,另一只手骑着单车回到了住处。
深夜里,伏案而坐的杨和手中捧着这本书,第一次近距离走进了金钱的世界,他了解了金钱的重要性,也领略到了有钱人的思维,心中也有了财商的雏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