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得,不断成长,丰盈生命,不负时光!
今天悠然读的是几首和桃花有关的诗——崔护的《题都门南庄》和刘禹锡的《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
我们今天提到桃花,首先想到的就是浪漫的爱情。所以有“桃花运”一说。如果这份爱恋两厢情愿,自然情义绵绵。如若一厢情愿,甚至麻烦不断的话,便演变成了“桃花劫”,“烂桃花”等,让人心生怨怼,浪漫全无。
今天我们之所以有“桃花运”、“桃花劫”、“烂桃花”这些俗语,首先应源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豆蔻年华的女子,圆满的爱情,成亲喜庆热闹的场面映衬着新娘的凤冠霞帔和美丽容颜。灿烂的桃花,茂盛的桃叶,自然能结出丰硕的桃实。写桃树的花朵枝叶,预示着爱情婚姻生活的美满幸福。
而与“桃花运”这个词关系最为密切的唐代的诗人崔护。
他的《题都城南庄》我们非常熟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对于崔护来说,这真的是走了“桃花运”的缘分。
话说大唐盛世那年的清明,崔护踏青游玩京城郊外。途中口渴,便到一处篱笆矮墙、十里桃花的居所讨水喝。一个名唤绛娘的女子眉目盈盈地递给他一碗水,一见钟情的故事由此开始。一起赏桃花随风舞,燕子呢喃飞,山盟海誓之后道别离。
崔护开始读书赶考。又是一年春来早,又是一年清明到。崔护故地重游,寻访心上人。谁知柴门紧闭,久扣无人应。
崔护惘然若失,在门上写下了这首《题都门南庄》后怅然离去,但终究寝食难安。几天之后,崔护怀着忐忑和侥幸的心理再次来到桃花故地,终于见到了相思成疾,气若游丝的绛娘。既然是相思成疾,那相思之人已在眼前,相思之疾自然不药而愈。于是,崔护的桃花运有了最完满的结局。
“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有两首有名的诗写到桃花,但主要是展现诗人不畏权贵、不屈不挠坚强意志的诗,分别是《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
《玄都观桃花》又名《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在《玄都观桃花》一诗中,诗人借赏花之事讽刺当权的新官僚,因而被贬。十四年后诗人回到长安,再游玄都观,又写了 《再游玄都观》,再次嘲讽和鞭挞十四年前的权相武元衡,虽然此时武元衡已经去世多年。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是徐府笔下的春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张志和作为渔夫的悠闲;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是白居易的惆怅;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是袁枚红颜弹指老的感伤;
桃花诗语: 为谁点唇红,为谁画眉妆?灯影摇红里,桃花的生生世世都是美不胜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
时光的河岸,春去春回,花谢花开,伴着湿润的莺歌燕舞,穿越季节的冷暖,桃花朵朵,夭夭灼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