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为美好,所以向往——吉尔曼《她的国》读书札记

因为美好,所以向往——吉尔曼《她的国》读书札记

作者: 艳子微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11-14 08:11 被阅读0次

吉尔曼《她的国》,“她”指女人,这是一个关于女人国的故事,是女性主义的乌托邦。

作者简介: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1860.7.3-1935.8.17), 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哈特福德市(Hartford).

女性主义先锋作家、《先驱》月刊出版人、社会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演讲人、商业艺术家、教师等多重职业身份。

她历经两次婚姻,产后引发的抑郁症困扰终身,大部分作品基于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患乳癌三年后,吉尔曼于加州(California)帕萨迪纳(Pasadena)自杀,其短篇代表作《黄色壁纸》详细纪录了产后抑郁症充满幻觉、不安全性、衰弱的精神病态。

本书概况

这本书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写了三个男人闯入女人国的故事。书中的“她国”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年没有男人的美好国度,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稳态发展的乌托邦。

Q1:“她国”如何繁衍子孙?

历史原因,男性灭绝了。

“她国”源于意外的自体单性繁殖,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在“她国”,成为母亲是一种很神圣责任。

她们不年轻,也不老。就女孩而言,她们并不漂亮,但一点儿都不凶恶。我一张张脸看过去,发现她们冷静、严肃、聪慧、无所畏惧,显然充满信心、意志坚定。

现在你们知道了,她们是母亲,但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母亲——被迫生很多小孩来填满每块土地,甚至大大超出土地的承载能力。然后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犯罪、死去,可怕地同人争斗。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理智的人类制造者。对她们而言,母爱并非一种盲目的激情、一种单纯的“本性”、或是一种纯粹个人的感受,而是,一种信仰。

母爱包含姐妹情中无尽的感情,和我们无法理解的,服务奉献中的团结互助。它是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天哪,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Q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所有的女性都是独立自主的,她们的身体强健而有力,她们有她们独特而简洁的语言,文化。“她国”整洁而又有秩序。在“她国”,没有男人,没有牛羊,没有疾病,没有争斗,没有犯罪,没有监狱,也没有上帝。“她国”的女性都很有智慧和灵性,孩子由所有女性共同抚养,没有所谓的冠姓权。

Q3:三位闯入“她国”的男性什么结局?

本书纪录的是三个男人的冒险之旅。

 三位好友:特里(富有,擅长机电,飞行员)、杰夫(医生)、我(社会学)。三人共同的科学探险,因此进入“她国”。

对于这三位男性的到来,“她国”以友好的方式留下来。

起初,三人想逃跑,未果,开始融入“她国”文明生活。“她国”的女人教会他们她们的语言,她们的生活方式,她们的学习方式,她们的娱乐方式。

三个男人逐步了解“她国”历史文化,两种文明互相交锋,文明在对比时,才发现各自的优势与禁锢。本书以外来者的视角,从外观、到制度、到信仰、到社会的组织逻辑,向读者由浅入深介绍了这个人们安居乐业的乌托邦。这个部分最精彩的部分。

结局落入俗套,三位男人结婚了。

随之而来,文化冲突加深了他们婚后的失落感,“她国”女性在婚后依旧独立和自主,融入整个社会继续工作和保持独立生活节奏,而他们因为在私有的情感中没有“拥有”的成就感而烦躁痛苦。最终男人还是想征服女性,想占有女性,想让女性履行所谓“妻子的义务”。三人之一特里也因为强行征服阿利玛失败后被驱逐她国。

最终,三位男性,一位被强令驱逐,一位选择留下,另一位选择带着女伴离开。

特里到底为自己辩驳了一次,用明确的表述解释说这些女人完全不了解男人的需求、男人的欲望、男人的观点。他称这些女人为无性的、不男不女的、铁石心肠的、性冷淡的生物。他说她们当然可以杀了他——就像许多昆虫那样——但他却永远鄙视她们。

“我干嘛要回我们那儿去?全是噪音、污垢、恶行、犯罪、疾病、堕落!”他私下这样对我说,我们在女人前从没那样说过,“我说什么都不会带塞利斯去那儿的!”他明确表示,“她会死的!她会因看见那样的贫民窟和医院,而恐惧、羞愧死的。你怎么可以让艾拉多冒这样的险?你最好在她做决定之前慢慢跟她透露一些我们那儿的情况。”

我的解读 

从正反看:

这本书写于1915年,用文字建构出一个让男性或害怕、或不屑、或崇敬的女性理想国,将女性的处境道破的淋漓尽致,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那些社会规范、意识形态逐渐遭到质疑,让人认清了男系社会的自私自利和性暴力占有欲以及“女性是塑造出来的”。

100多年过去了,女性确实进步了,不然就不会出现波伏娃,上岛千鹤子……

但是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多少?当今我们有民主的进步,物质的富足,但仍然动荡不安,战争从未消停。不知道再过一百年、或者两千年,会不会不一样········

从反方看:

书中描写的“她国”很美好,一切靠母性维系,所做的一切都基于爱,就像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人们没有了家庭,只有一个社会,每个人都抚养着彼此的孩子,没有了家庭之间的小爱,只有着全人类之间的大爱,理想化的各司其职、各有所长,每个人都幸福快乐。

但同时如同所有乌托邦的诟病一样,人们没有个性。

所以,“她国”,如同“香格里拉”一样,是作者对现实的不满,而凭空想像的一个乌托邦。

延伸阅读:《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

读这本书时,让人想起另外一本书,就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1933年出版的《消失的地平线》。讲述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该书出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好莱坞拍成电影,更引发了后世很多人到中国来寻找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这么一个天堂般美好的地方,为何还是有人选择离开,有人留下?

可能的答案是:一是,这世间根本没有适合所有人的天堂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与需求不一样。其次,如果真有像香格里拉这样的天堂存在,结合著名的“25号宇宙”小白鼠试验说明,那可能是一种灾难,天堂沦为地狱。

死于乌托邦:来自于25号宇宙的警示录

1947年,John B. Calhoun,大学教授,负责以人口密度为课题进行实验。他在大学的实验室里制造了一个小小的老鼠居住地。在为期28个月的观察期内,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本应繁衍到50000只老鼠的居住场,老鼠的总量却未能突破过200只。

1968年,Calhoun教授决定披上上帝的袈裟,制造一个乌托邦。他租了一个农场仓库的二楼。在那里他搭建了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这是一个完美的居住所,有着所有老鼠们梦寐以求的东西。这是个没有天敌,没有疾病,没有饥饿,没有居住问题的世界。一切可能导致人口衰减的原因都被排除在外。

那么,这个宇宙能够持续多久呢?

1780天。

1973年5月23日,伴随着最后一只雄鼠的死亡,老鼠们彻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25号宇宙宣告了他的终结。

乌托邦,人类最终的梦想,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没有贫穷,没有疾病,不存在饥荒,不存在资源不足的世界,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是乌托邦最基础的定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乌托邦,也是一个让灵魂死亡的地方。

结语:因为美好,所以向往

因为人生充满不幸,世界充满磨难,所以梦想逃避,所以向往远方 。

“她国”,“香格里”拉,都是人们心中的理想的乌托邦,那可能永远只是一道遥远的地平线,可望不可及。

因为美好,所以向往。也许永远无法企及,也许不必到达,但在探寻的过程中,那美好就已经在我们心中滋长了。

相关文章

  • 成长真好·八

    成长真好 因为希望,所以憧憬;因为憧憬,所以向往;因为向往,所以美好。 1 中秋节前一天,堂妹给我发来她回娘家帮我...

  • 因为热爱,所以向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因为热爱,所以负重前行;假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题记 在...

  • 因为热爱,所以向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因为热爱,所以负重前行;假身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题记 在...

  • 因为残缺所以向往

    大学,至少要和一位老师相互了解,不应该限于课堂上的授与受,这样会让我们在学校多一种归属。这是英语课本中第一篇课...

  • 因为向往,所以遇见

    文/莫寒雪 来源于莫寒雪茶馆 我一直都觉得这一段话说得在理:“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该出现的人,绝非...

  • 因为美好 所以美好

    无数的孩童带着昂贵的发卡,手里是一支长长的热狗。色彩斑斓的气球温柔的浮动在潮湿空气里。梦里的童话和现实里的,总是有...

  • 等爱

    因为美好,所以向往。 因为珍贵,所以不敢随便。 因为一生相随,所以慎之又慎。

  • 成长的快乐

    1月11日,晴。 阅读书目:《爷爷一定有办法》。 作者:菲比·吉尔曼,曾在纽约、欧洲等地学习艺术课程。她创作过很多...

  • 202095.23 雨 335天

    因为心里总有些美好的向往,所以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也正因为这些美好的向往,所以一直拼命努力奔跑在...

  • 愿我们都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因为心里总有些美好的向往,所以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也正因为这些美好的向往,所以一直拼命努力奔跑在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为美好,所以向往——吉尔曼《她的国》读书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xj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