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说家乡土话都这么生硬,不流利,而且都有很重的口音,像外乡人学说别地的土话一样?
我老家温州,温州话是全中国最难学的土话之一,但凡不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是很难学得像的。
可是,为什么现在这些00后、10后的温州孩子说温州话也不象本地人了呢?听起来倒跟丽水人说温州话一个味儿。
其实,不只是温州,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很普遍,土生土长的孩子说自己家乡土话却带着外地口音,成了一种常态。
可是对于50后、60后和70后的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那些年代的人讲土话是绝对标准的,大家开口一交流就马上知道对方是不是本地人了。
因为,那些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基本没见过电视机,有收音机的家庭也不多,即使有收音机也都是大人在听。平日里就连看电影的机会都很少很少。
因此,小时候听到的基本是人话,很少是机器说的话,而且这些人话都还是本地人说的话。因为,父辈们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全用本土本乡的土话。再说那时流动人口少,没那么多外乡人需要沟通,即使会讲普通话的人也很少有机会用到。
我记得从小学到高中,除了几个语文老师说一些带温州口音的普通话外,还有没有其他老师讲课是用普通话的,我实在是想不起几个来了,有是肯定有的。但绝大多数老师是用温州话讲课的。
推广普遍话势必扼杀地方语种02
反观现在,为什么孩子们不会说本地土话了,或是说起土话来外乡口音特别浓。原因很简单,因为父辈们都会讲普通话了。这有关系吗?有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视机,录音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这使得推广普通话成了水到渠成的事,电视里说的全是普通话,录音机里唱的歌也大多是普通话和一部分台湾口音的普通话(国语),以及香港歌星唱的粤语。
另一方面,学校也慢慢地正规起来,师范大学毕业的新生代老师都开始用普通话讲课了,学生上课听的是普通话,读也用普通话,思考问题也是用普通话思考的,那么表达也就自然用普通话表达了。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流动人口也在增加,每个城乡都有许多的外来人员,既使不出本地也常常需要说普通话。
就这样,讲普通话成了习惯,成了一种最保险的口头交流语。50后、60后,70后的人既使土话再正宗,由于普通话接触多了也都学会了,但说普通话时还是会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比如说温州人讲普通话是没有翘舌音的,一开口就能被人听出来。
但是,不管口音有多重,普遍话毕竟是学会了,而且运用娴熟。
你们好厉害耶!个个都会普通话!
03
据观察,一个人的“口音”是从婴儿期呀呀学语时种下的,一个人开口学的第一种口语,才是他的“乡音”,跟地域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这二十年来,人人都会听、讲普通话了。只要在中国,听不懂普通话的人已经很少了。所以,跟陌生人用普通话开始交流是最礼貌的,也是最妥当的。
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会不自觉地把初到人间的小婴儿当成了外地人,近乎本能地和他们说普通话,好像说本地话怕小孩听不懂似的。
就这样,婴儿空白的语音系统里最早植入的是普通话。接着通过电影电视里的卡通片,和稍大点的幼儿园以及学校等…全普通话的场景来巩固和完善这套语音系统。
虽然偶尔也能听到大人们说的土话,那也只是大人们之间的语言。即使大人们土话聊的再起劲,一回头对孩子说话时,就会自动切换成普通话。就这样,现今婴幼儿期的孩子与乡音是近乎隔绝的。
直到孩子们十来岁时,才会开始通过耳濡目染自学当地的土话。那么,有外乡口音就在所难免了,因为他们的乡音是普通话,原本的家乡土话反倒成了他们的第二口语了。
这就是00后和10后出生的人,他们的家乡土话不标准的原因。
因为他们一出生就被大人们当成外乡人对待了。
我不是外乡人,请跟我说家乡话,好么?
网友评论